趨勢教育基金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說不完的白先勇》特展,白先勇也在開幕式上侃侃而談。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年為《臺北人》出版50年,趨勢教育基金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說不完的白先勇》特展,以「超過半世紀的影響力」、「《臺北人》總也不老」、「文學與歷史」、「一個人的文藝復興」、「文學一隅」等,從文學、歷史到崑曲、紅學,展示白先勇著作的不同版本、譯本、手稿、照片與影像資料,呈現一個作家豐富且精彩的世界。
在文學方面,白先勇於台大外文系時創辦《現代文學》,並於赴美深造期間,透過文學雜誌發表創作,包括《臺北人》、《孽子》、《暮然回首》等作品皆是用這個方式集結出版,至今依舊在世界文壇具重要影響力。
白先勇今(6)在記者會上笑說,「回頭想,最有意義的一段時間,是就讀台大外文系辦《現代文學》時期,那是最窮最窮的雜誌,沒有編輯費、稿費,還要騎腳車自己送稿子,直接在印刷廠中校稿。」但他十分懷念,「那時辦雜誌、為了文學的那種精神,回想起來,有一種青年時代的理想主義,文藝青年不知天高地厚的精神。」
特展可以看到白先勇著作的不同版本、譯本。圖/記者曹麗蕙
白先勇的父親是抗日名將白崇禧,親身經歷八年對日抗戰與四年國共內戰,見證抗戰勝利的榮景與內戰爆發後的江山變色,近十年來他與史學家廖彥博共同投入民國史料整理,出版父親三部曲,書寫父親亦為民國史填補空白,這次也展出文稿與珍貴歷史照片。
白先勇也慨嘆:「白崇禧跟蔣介石關係很複雜,恩恩怨怨、時分時合,40年來非常糾結的歷史」,「兩人在北伐時打天下,蔣介石非常重用他,也非常忌恨他,伴君如伴虎。我寫完後,滿傷感、遺憾的,寫到最後是掩卷長嘆。」
特展中陳列白先勇著作的手稿、照片與影像資料。圖/記者曹麗蕙
在崑曲復興的展區,白先勇自小鍾愛崑曲,特別在2004年登高一呼,以青春版《牡丹亭》復興了崑曲這個劇種,18年來持續演出及傳承,這次也將展出六幅〈驚夢〉劇照,以及十二幅白先勇先生幕後推動的照片紀錄。
特展12/7至12/31於國家圖書館展出。趨勢教育基金會特別邀請十四位作家導讀書中十四篇專文,以影像方式繼續推廣本書,導讀影片將於12/7起於趨勢教育基金會youtube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