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束縛想飛的翅膀 夏惠汶以叛逆經驗製作成績單

記者李碧華/文‧圖 |2007.12.02
911觀看次
字級

曾經在愛中受傷的夏惠汶把「讓愛不累」當校訓,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一個好意,是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法去實踐的,而且還可以達成原先的期待。

午後三點半,學生戴著廚師的高帽子、打著領班的蝴蝶結,三五成群的的聚在一起,像是上課,又像在遊戲,遠處還有人呼喝著打羽毛球……,這所學校,和一般刻板印象大不同:

「我們學校沒有統一的課本,學生自己教自己,自己決定要不要坐進教室上課。」永遠一襲唐裝的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像頑童似的摸一摸學生的頭,再笑咪咪的順便掏十塊錢買剛出爐的蛋塔來請客。

自動自發的覺悟

跨過校園,他還指著一個角落說,以前這兒堆滿了垃圾……,什麼,沒聽錯吧,「學校沒規定學生非掃地不可,如果規定了,學生只會照著規定走,」他寧願等著學生自動自發的覺悟,當然,這要等很久,因為也曾超級叛逆的自己知道,青年學子必定把感情擺第一,功課放第二,最後才會注意到周遭環境:「這一等,等了六年,學生才開始自動打掃環境。」

在教育界這樣講究體制的環境,有些人也許覺得他勇於創新,但或許更多人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根本是叛逆的、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所謂教改成功,就是,學校再也看不到半點垃圾了。」他卻如此執意。

「讓愛不累」成為校訓

說話流暢而帶點頑皮的夏惠汶總無限感嘆的說:「當我想起自己的叛逆,便對現在的孩子充滿寬容與期許。」名片背後還特別寫上一行字「在關係中成長」。打一出生,他和長輩、家人及朋友關係都異常緊繃,創辦開平中學的父親因為朋友一句:「自己辦學校,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肯念,」硬是把已在建中念了一年的他抓回開平中學,還每天早上考英文單字,不會,就跪在校門口。

身心俱創的他從此和父親背道而馳,父親要他做的,他偏不做,不要他做的,他偏偏要去做,「最可憐的,還不讓我出門交朋友,我的青春成長世界封閉了二十年,除了念書和彈琴,沒有其他任何活動。」

當年,他始終無法明白,父親這麼愛他,又為什麼要傷害他?等入了社會,他更決意走自己的路,父親要他繼承學校,他偏偏做建築,命運又待他不薄,碰到台灣經濟起飛的好年景,他一整片房子,一整片房子的蓋,集結了非常可觀的財富。

只看動機,無關行為

然而,和家人愈溝愈不通的他非常不快樂,「活得沒意思,我覺得生命欠缺意義,看不到未來。」只好選擇放逐,這也許是一條新的出口,將事業在巔峰中丟掉後,到人生地不熟的澳洲攻讀哲學,體認到澳洲人對大自然的尊重與自我的渺小,終於經過摸索、衝擊與調整,「天人合一」已在內心感悟。一九九○年回到台灣接掌開平中學後,「讓愛不累」成為校訓,「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一個好意,是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法去實踐的,而且還可以達成原先的期待。」

他說,世界很大,「我們不能用自以為是的功成名就來束縛孩子想飛的翅膀。」老師也要經過學習才能適應後現代社會的來臨,四十歲出任校長時就決定十五年後退休的夏惠汶現在如願的以「董事會發展主委」的角色兩岸奔波演講,教有志之士如何辦教育:「一門深入,掘井臨泉」,幾句古詞由他搖頭擺腦的念來,顯示了真正的愛,其實是無關行為,只看動機。

曾在愛中受傷,他如今要帶領學生在心靈療癒過程中,找到雙方都快樂的愛的方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