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仁基金會 藉弱勢助學讓善循環

文/淳恩 |2021.11.27
2438觀看次
字級
育成 東莞國際服務學習。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
引導 一對一帶領學習成長。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
普仁20週年慶祝晚會。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
助學 給孩子希望和未來。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

文/淳恩

起源於中原大學慈暉社的普仁基金會,多年來集結眾多校友力量,投注超過新台幣5億元,每年一對一陪伴千餘位青少年,助學弱勢學子,育成有為青年,讓他們有機會翻轉命運,同時以一學期6小時公益服務,發揮小小力量回餽社會……



中原大學慈暉社成立於1972年,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行善社團。1982年,因為畢業校友覺得,大家在校時熱血沸騰做服務,畢業後卻散落在人海各自打拚,十分可惜,便決定延續社團精神,畢業後繼續找事來做。

強調「普」及「仁」愛的這群好友,不論是還在打拚的受薪族,或是事業有成的企業主,一路走來皆不忘初心,直到2000年,正式成立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確立「長期關懷弱勢青少年」的目標。總結30多年來的助學捐獻,一共累計6000多位支持者,合計超過新台幣5億元,幫助超過20萬個孩子(普仁稱他們為「小太陽」)。

藉3階段關懷陪伴

有別於有些基金會,通常以發單次獎助學金的方式助學,普仁對每一位受到關懷的青少年,平均陪伴長達3~4年,每案約提供近40萬元,透過「大手拉小手」3階段計畫「助學」、「引導」及「育成」,引導青少年樂於學習,避免中輟危機、增加社會競爭力。

更重要的,為了不讓青少年在價值觀尚未建立前,便迷失在社會的物質欲望漩渦中,基金會特別用心安排,讓每個關懷個案皆有一位專屬的「陪伴老師」,像良師益友般長期陪伴、關心,為青少年適時解惑,例如:為什麼不要把辛苦打工的錢用來買奢侈品;你愛她、她愛他,三角習題如何解開……

公益行動從小做起

而受扶助的國、高中青少年,也不能只是問心無愧的領受叔叔、阿姨們的善意,必須每一個月撰寫一篇關於「品德」的心得,每一學期還要有6小時的公益行動,讓關懷個案從小就懂得善用力量回饋社會。

「我們不求這些青少年將來回餽基金會什麼?只希望他們從青少年時期,就懂得『不以善小而不為』,也不必等到有錢有地位再來回餽社會。每個人身邊一定有比自己弱的人,只要願意主動付出,愛和善就能永續循環。」曾擔基金會第2屆董事長,如今又回鍋擔任第9屆董事長的劉尚斌解釋。

讓小太陽看見未來

事實上,以普仁多年來的服務績效,早該獲獎無數,但這些「中原人」,早年都是自掏腰包或揪身邊好友,一起助學及提供青少年學才藝的機會,或帶整團孩子出國開眼界,關門做事很低調。

直到近年,普仁大力對外招募「每月固定捐1000元」的助學贊助人,才正式對外宣傳,努力爭取社會的肯定。2021年,普仁基金會滿21歲,以「讓希望起飛、翻轉人生:經濟弱勢學子專才培育」服務計畫,獲陳永泰公益信託「第六屆傳善獎」肯定,可謂實至名歸。

普仁在去年底舉辦的20周年感恩晚會上,會場多達800人出席,受扶助的學生團體亮麗演出,紀念專刊上一篇篇學生的投稿,抒發「感謝義工老師」的肺腑之言,許多感人故事被大量分享,會場一片溫馨勵志。

逐步育成有為青年

劉尚斌也記得,某個家境清苦的國中生個案,曾混入黑幫、吸毒,後來參與基金會3階段「助學」、「引導」及「育成」計畫,憑藉努力及在社團中表現優異,履獲競賽獎牌,成為該校成立50年來,第一位保送上彰化高中的學生,後來更在普仁陪伴下念到碩士,考進台積電任職工程師。

劉尚斌表示,普仁現在每年提供超過3000萬元,協助逾千位青少年,然而,仍然覺得「做得不夠」,畢竟,校園裡需要被關懷青少年,遠比這個數字高很多。「展望未來,普仁在弱勢教育扶助之餘,將更著重推動『善循環』,同時會邀更多關懷青少年的個人、企業共同參與,輔助青少年步上正軌。」



大手拉小手

一起向前走

普仁青年關懷基金執行長蘇聰明,在企業退休後回到普仁繼續奉獻,他強調,過去20年,普仁將關懷重心放在未來國家棟梁的青少年族群。

「大家可能無法想像,台灣曾經錢淹腳目,但很多學校學生都畢業了,卻還不了註冊費;許多學生沒早餐吃,卻要打包學校營養午餐的剩菜當晚餐……」蘇聰明說,每個弱勢的學生內心,其實都很堅強、很有自尊,只不過他們在成長過程遇到了一點點困難,需要我們關注,而且需要的幫助不大卻很重要。

由於相信「教育是翻轉命運最重要一把鑰匙」,普仁基金會希望確保貧困家庭青少年能夠穩定就學。2004年,在時任董事長許銘仁(「微熱山丘」企業創辦人)走訪10縣市21所學校後,正式啟動大手拉小手「助學計畫」;2006年再開辦「引導計畫」,之後更延續到大專青年職涯探索的「育成計畫」。

◦助學計畫:針對資源不足學校的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清寒學生,提供獎助學金、生活教育輔導、不定期關懷訪視,並建立「線上助學」系統,讓助學人可以即時瞭解受助學生的現況。

◦引導計畫:透過與學校合作方案,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勇敢面對挑戰與改變,築起對人生與未來之希望。基金會也會站在公益創投的立場,對學校所在城鎮的發展,或學生提出的創業計畫,進行指導、討論和協助。

◦育成計畫:又稱「菁英育成方案」,係針對國、高中以及大專生勤奮向上之青少年學子,提供全面性延續關懷與服務計畫,避免學生升上高中或大學後,因外在因素干擾,被迫放棄升學或迷失了人生方向,錯失了學習或就業的機會。

多年來,普仁基金會也會視「小太陽」個別需要,提供學業、技藝及職能訓練等相關的協助,如果孩子需技藝及職能育成費用,基金會也不吝提供每年多達5萬元的經費。

蘇聰明說,未來「普仁3.0」,將推動社會「善的循環」,引介更多機構團體投入青少年關懷,造福更多弱勢青少年,延續普仁「以人為本」的一貫服務理念,持續推動「善循環」,散播更多愛與希望,創造共好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