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仁基金會 藉弱勢助學讓善循環 文/淳恩 |2021.11.27 語音朗讀 24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育成 東莞國際服務學習。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引導 一對一帶領學習成長。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普仁20週年慶祝晚會。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助學 給孩子希望和未來。 圖/普仁基金會堤供 文/淳恩起源於中原大學慈暉社的普仁基金會,多年來集結眾多校友力量,投注超過新台幣5億元,每年一對一陪伴千餘位青少年,助學弱勢學子,育成有為青年,讓他們有機會翻轉命運,同時以一學期6小時公益服務,發揮小小力量回餽社會……中原大學慈暉社成立於1972年,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行善社團。1982年,因為畢業校友覺得,大家在校時熱血沸騰做服務,畢業後卻散落在人海各自打拚,十分可惜,便決定延續社團精神,畢業後繼續找事來做。強調「普」及「仁」愛的這群好友,不論是還在打拚的受薪族,或是事業有成的企業主,一路走來皆不忘初心,直到2000年,正式成立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確立「長期關懷弱勢青少年」的目標。總結30多年來的助學捐獻,一共累計6000多位支持者,合計超過新台幣5億元,幫助超過20萬個孩子(普仁稱他們為「小太陽」)。藉3階段關懷陪伴有別於有些基金會,通常以發單次獎助學金的方式助學,普仁對每一位受到關懷的青少年,平均陪伴長達3~4年,每案約提供近40萬元,透過「大手拉小手」3階段計畫「助學」、「引導」及「育成」,引導青少年樂於學習,避免中輟危機、增加社會競爭力。更重要的,為了不讓青少年在價值觀尚未建立前,便迷失在社會的物質欲望漩渦中,基金會特別用心安排,讓每個關懷個案皆有一位專屬的「陪伴老師」,像良師益友般長期陪伴、關心,為青少年適時解惑,例如:為什麼不要把辛苦打工的錢用來買奢侈品;你愛她、她愛他,三角習題如何解開……公益行動從小做起而受扶助的國、高中青少年,也不能只是問心無愧的領受叔叔、阿姨們的善意,必須每一個月撰寫一篇關於「品德」的心得,每一學期還要有6小時的公益行動,讓關懷個案從小就懂得善用力量回饋社會。「我們不求這些青少年將來回餽基金會什麼?只希望他們從青少年時期,就懂得『不以善小而不為』,也不必等到有錢有地位再來回餽社會。每個人身邊一定有比自己弱的人,只要願意主動付出,愛和善就能永續循環。」曾擔基金會第2屆董事長,如今又回鍋擔任第9屆董事長的劉尚斌解釋。讓小太陽看見未來事實上,以普仁多年來的服務績效,早該獲獎無數,但這些「中原人」,早年都是自掏腰包或揪身邊好友,一起助學及提供青少年學才藝的機會,或帶整團孩子出國開眼界,關門做事很低調。直到近年,普仁大力對外招募「每月固定捐1000元」的助學贊助人,才正式對外宣傳,努力爭取社會的肯定。2021年,普仁基金會滿21歲,以「讓希望起飛、翻轉人生:經濟弱勢學子專才培育」服務計畫,獲陳永泰公益信託「第六屆傳善獎」肯定,可謂實至名歸。普仁在去年底舉辦的20周年感恩晚會上,會場多達800人出席,受扶助的學生團體亮麗演出,紀念專刊上一篇篇學生的投稿,抒發「感謝義工老師」的肺腑之言,許多感人故事被大量分享,會場一片溫馨勵志。逐步育成有為青年劉尚斌也記得,某個家境清苦的國中生個案,曾混入黑幫、吸毒,後來參與基金會3階段「助學」、「引導」及「育成」計畫,憑藉努力及在社團中表現優異,履獲競賽獎牌,成為該校成立50年來,第一位保送上彰化高中的學生,後來更在普仁陪伴下念到碩士,考進台積電任職工程師。劉尚斌表示,普仁現在每年提供超過3000萬元,協助逾千位青少年,然而,仍然覺得「做得不夠」,畢竟,校園裡需要被關懷青少年,遠比這個數字高很多。「展望未來,普仁在弱勢教育扶助之餘,將更著重推動『善循環』,同時會邀更多關懷青少年的個人、企業共同參與,輔助青少年步上正軌。」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普仁青年關懷基金執行長蘇聰明,在企業退休後回到普仁繼續奉獻,他強調,過去20年,普仁將關懷重心放在未來國家棟梁的青少年族群。「大家可能無法想像,台灣曾經錢淹腳目,但很多學校學生都畢業了,卻還不了註冊費;許多學生沒早餐吃,卻要打包學校營養午餐的剩菜當晚餐……」蘇聰明說,每個弱勢的學生內心,其實都很堅強、很有自尊,只不過他們在成長過程遇到了一點點困難,需要我們關注,而且需要的幫助不大卻很重要。由於相信「教育是翻轉命運最重要一把鑰匙」,普仁基金會希望確保貧困家庭青少年能夠穩定就學。2004年,在時任董事長許銘仁(「微熱山丘」企業創辦人)走訪10縣市21所學校後,正式啟動大手拉小手「助學計畫」;2006年再開辦「引導計畫」,之後更延續到大專青年職涯探索的「育成計畫」。◦助學計畫:針對資源不足學校的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清寒學生,提供獎助學金、生活教育輔導、不定期關懷訪視,並建立「線上助學」系統,讓助學人可以即時瞭解受助學生的現況。◦引導計畫:透過與學校合作方案,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勇敢面對挑戰與改變,築起對人生與未來之希望。基金會也會站在公益創投的立場,對學校所在城鎮的發展,或學生提出的創業計畫,進行指導、討論和協助。◦育成計畫:又稱「菁英育成方案」,係針對國、高中以及大專生勤奮向上之青少年學子,提供全面性延續關懷與服務計畫,避免學生升上高中或大學後,因外在因素干擾,被迫放棄升學或迷失了人生方向,錯失了學習或就業的機會。多年來,普仁基金會也會視「小太陽」個別需要,提供學業、技藝及職能訓練等相關的協助,如果孩子需技藝及職能育成費用,基金會也不吝提供每年多達5萬元的經費。蘇聰明說,未來「普仁3.0」,將推動社會「善的循環」,引介更多機構團體投入青少年關懷,造福更多弱勢青少年,延續普仁「以人為本」的一貫服務理念,持續推動「善循環」,散播更多愛與希望,創造共好社會。 前一篇文章 嘉惠偏鄉規則再鬆綁 客運可提供貨運服務 下一篇文章 立可白寫弟子規 高職師:手寫有溫度、修煉心性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作者其他文章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退休教練 助人找到人生願景生態失恆 海膽將海藻林變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