粧佛家學30年 施世曈創作隨心 羅智華 |2021.11.25 語音朗讀 18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施世曈希望藉由粧佛工藝,成就一尊一尊佛菩薩作品。圖/施世曈提供每尊粧佛作品,往往得耕耘數月才能完成。圖/施世曈提供對照施至輝(左)、施修禮(中)、施世曈(右),三代分別雕刻的觀音作品,可看出代代傳習,融合了傳承與個人表現,正是其可貴之處。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端坐於工作桌前、手握刻刀,今年五十七歲的施世曈,正專心雕刻著眼前的粧佛作品,專注神情猶如他多年前甫入行的模樣,正是這份「初心」,讓他獲得「無形文化資產粧佛保存者」殊榮;身為人間國寶施至輝之子的他,不僅以發揚傳統工藝為己志,更在藝壇寫下克紹箕裘的佳話,父子倆攜手為宗教工藝開啟新局、蔚為美談。出身於鹿港粧佛世家、擁有一手好技藝的施世曈,祖父是擁有「神刀」美譽、精湛雕工備受各界肯定的藝術家施禮(字修禮),父親則是榮獲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粧佛保存者,創作資歷已逾七十載的施至輝。家學淵源 助力也是壓力 從小看著父親雕刻各式神像的施世曈談到,打從念小學時,偶爾會幫母親搓漆線、貼金箔等雜務;儘管有父親施至輝的啟蒙,但當時年紀尚小的施世曈大多是抱持著有趣的心態,求學時代還未有繼承家業的想法,直到退伍後,因母親身體不適,孝順的他決定返家照顧長輩,因而開啟學藝之路。雖然有家學淵源,但面對工序繁複、講求細節的粧佛工藝,一切仍得從頭學起;在嚴師施至輝的帶領下,一開始先從磨砂紙、打土底、神像修光、著色等基本功入門,再學習如何拿捏與掌握雕刻技巧。身為人間國寶之子,父親的盛名對施世曈來說是助力也是壓力,為了傳承「粧佛世家」的美名,施世曈坦言,大家都會睜大眼睛觀看自己的作品,因此可說是一點閃失都不能有;為此在學藝期間,他白天跟著父親揣摩粧佛的「眉角」,晚上與假日則閱讀藝術典藏雜誌書籍,觀摩歷代名家與前輩的宗教藝術作品,希望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追求創新。16道工序 成就莊嚴佛像此外,他閒暇之餘會藉由學習書法,來充實文化內涵、提升創作層次,並參與台中文化資產局的文化推廣與課程教學,盼藉此讓更多人認識粧佛這項傳統工藝;「粧佛」最早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是一門涵蓋神佛像雕刻、佛像粧飾及科儀的傳統技藝,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除了一般人要打扮得體,端坐於宗教殿堂裡、受大眾景仰膜拜的神尊,也需要藝師的好手藝,來形塑神佛的莊嚴姿態與慈悲神韻。施世曈談到,創作流程十分繁複,不僅融合漆藝與木雕,作品的完成更要經歷粗胚、打底、牽漆線、安金箔、著色、植鬚等十六道程序,過程中全由純手工完成;而一尊依循古法創作的粧佛佛像,從起初的開斧到神像完成後的開光等階段,往往得耕耘數月才能完成。「隨著投入的時間愈久,愈能體會原來創作是會跟著自己的心念來走」,入行迄今邁入第三十三個年頭的施世曈說,這陣子腦海中常會浮現地藏王菩薩的身影,令他心心念念想要創作莊嚴的地藏王菩薩,接下來的願望是希望能透過粧佛工藝成就一尊尊佛菩薩作品,既成就心念,亦藉此彰顯菩薩大慈大悲、度化人心之功德。 前一篇文章 版畫變成歌曲 神祇走進日常 下一篇文章 輔導收容人50載-- 監獄之母 潘秀嬌修女年底退休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浴佛、蔬食、音樂會 旗山禪淨中心慶佛誕佛光山慶佛誕 僧信浴佛身心清淨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清德寺三好青年羽球賽 以運動傳遞正念佛光會北區幹部心之旅 經驗傳承共同行佛佛光山適耕莊禪淨中心 新據點奠基 作者其他文章沉浸感黑洞視覺 《靈魂》探討生死葉火城 火炎山下錦中60創新藝 彰化美術館饗眾宇宙快速電波爆 逾半屬重複型繁星錄取率99.2% 南華大學近滿招本土鳥類化身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