粧佛家學30年 施世曈創作隨心 羅智華 |2021.11.25 語音朗讀 19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施世曈希望藉由粧佛工藝,成就一尊一尊佛菩薩作品。圖/施世曈提供每尊粧佛作品,往往得耕耘數月才能完成。圖/施世曈提供對照施至輝(左)、施修禮(中)、施世曈(右),三代分別雕刻的觀音作品,可看出代代傳習,融合了傳承與個人表現,正是其可貴之處。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端坐於工作桌前、手握刻刀,今年五十七歲的施世曈,正專心雕刻著眼前的粧佛作品,專注神情猶如他多年前甫入行的模樣,正是這份「初心」,讓他獲得「無形文化資產粧佛保存者」殊榮;身為人間國寶施至輝之子的他,不僅以發揚傳統工藝為己志,更在藝壇寫下克紹箕裘的佳話,父子倆攜手為宗教工藝開啟新局、蔚為美談。出身於鹿港粧佛世家、擁有一手好技藝的施世曈,祖父是擁有「神刀」美譽、精湛雕工備受各界肯定的藝術家施禮(字修禮),父親則是榮獲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粧佛保存者,創作資歷已逾七十載的施至輝。家學淵源 助力也是壓力 從小看著父親雕刻各式神像的施世曈談到,打從念小學時,偶爾會幫母親搓漆線、貼金箔等雜務;儘管有父親施至輝的啟蒙,但當時年紀尚小的施世曈大多是抱持著有趣的心態,求學時代還未有繼承家業的想法,直到退伍後,因母親身體不適,孝順的他決定返家照顧長輩,因而開啟學藝之路。雖然有家學淵源,但面對工序繁複、講求細節的粧佛工藝,一切仍得從頭學起;在嚴師施至輝的帶領下,一開始先從磨砂紙、打土底、神像修光、著色等基本功入門,再學習如何拿捏與掌握雕刻技巧。身為人間國寶之子,父親的盛名對施世曈來說是助力也是壓力,為了傳承「粧佛世家」的美名,施世曈坦言,大家都會睜大眼睛觀看自己的作品,因此可說是一點閃失都不能有;為此在學藝期間,他白天跟著父親揣摩粧佛的「眉角」,晚上與假日則閱讀藝術典藏雜誌書籍,觀摩歷代名家與前輩的宗教藝術作品,希望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追求創新。16道工序 成就莊嚴佛像此外,他閒暇之餘會藉由學習書法,來充實文化內涵、提升創作層次,並參與台中文化資產局的文化推廣與課程教學,盼藉此讓更多人認識粧佛這項傳統工藝;「粧佛」最早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是一門涵蓋神佛像雕刻、佛像粧飾及科儀的傳統技藝,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除了一般人要打扮得體,端坐於宗教殿堂裡、受大眾景仰膜拜的神尊,也需要藝師的好手藝,來形塑神佛的莊嚴姿態與慈悲神韻。施世曈談到,創作流程十分繁複,不僅融合漆藝與木雕,作品的完成更要經歷粗胚、打底、牽漆線、安金箔、著色、植鬚等十六道程序,過程中全由純手工完成;而一尊依循古法創作的粧佛佛像,從起初的開斧到神像完成後的開光等階段,往往得耕耘數月才能完成。「隨著投入的時間愈久,愈能體會原來創作是會跟著自己的心念來走」,入行迄今邁入第三十三個年頭的施世曈說,這陣子腦海中常會浮現地藏王菩薩的身影,令他心心念念想要創作莊嚴的地藏王菩薩,接下來的願望是希望能透過粧佛工藝成就一尊尊佛菩薩作品,既成就心念,亦藉此彰顯菩薩大慈大悲、度化人心之功德。 前一篇文章 版畫變成歌曲 神祇走進日常 下一篇文章 輔導收容人50載-- 監獄之母 潘秀嬌修女年底退休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華彩萬象石窟藝術 佛館開幕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佛光會四區年會 信仰傳承佛光永續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永續佛學教育佛光人清淤不停歇 用愛與熱食送暖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台中綠美圖開箱佛大校長趙涵㨗 登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鎮長畫家 畫下台灣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