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母蟲 擅長挖洞的祕訣 文/菜編.圖/米各 |2021.11.23 語音朗讀 23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雞母蟲 擅長挖洞的祕訣 圖/米各雞母蟲挖細吸管還蠻順手的,可以挖比較深。圖/米各雞母蟲 擅長挖洞的祕訣 圖/米各 文/菜編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被不經意翻出來,而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說實話,肥肥短短的雞母蟲,跟長大後盔甲附體、雄壯威武的「甲蟲」,反差真的很大。獨角仙(Trypoxylus dichotomus),算是最家喻戶曉的甲蟲了,我小時候養的第一隻甲蟲也是獨角仙。其實,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充滿了好奇。身為活在土裡的動物,微胖的雞母蟲,看起來好像不太適合鑽洞,但這靈活的小傢伙卻可以在222秒內,隱身在土堆之中,可說是相當靈活的胖子!到底牠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吸管模擬 旋轉入土 由鈴木晴彥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準備了透明小盒子,即將揭開雞母蟲挖洞的祕技!首先,他們觀察到雞母蟲會以「旋轉方式」鑽入土裡,並且發現土壤的鬆軟和堅硬(Hard condition:土比較硬的狀況),很明顯地影響到雞母蟲的移動速度跟軌跡。不過,就算小盒子是透明的,雞母蟲的身體還是有太多部位被土屑擋住,嚴重影響到影像辨識品質。不過,聰明的研究者發揮創意,用「吸管」解決了這個問題。鈴木博士在小盒子裡,堆滿直徑6毫米的吸管來模擬「硬土」的狀況;10毫米的吸管則相當於「軟土」。以吸管取代土壤,就能在移動過程中清晰地看到蟲體,也能準確的追蹤移動路線。研究結果跟用土壤試驗的結果相似,雞母蟲確實會依環境介質的硬度跟顆粒大小改變挖洞方式:面對比較硬的介質移動比較緩慢,途中會採取較多的旋轉動作;而在較軟的介質裡,則能順利地直線向下前進。雞母蟲在鬆軟土壤與堅硬土壤裡,唯一的行為差異,就是在10mm吸管堆中,雞母蟲會再向上移動,不過這個部分研究者並沒有特別論述原因。 前一篇文章 獨角仙像吹氣球般 吹出角 下一篇文章 兔子會吃自己的便便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2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3【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4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5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6人間音緣 多倫多佛光山音樂會 2025.08.0507《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52025.08.0509【遇見荷】如荷2025.08.05105.1萬人佛學會考 凝聚信仰力量2025.08.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國父孫中山先生動物裡有超級奶爸 雙蛋黃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鐵雕藝術有前景漫談鐵這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