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考古發現的絲織物很少,而漢代則有一些驚人的考古發現。西漢(西元前二○六~二五年)早期的絲織品主要出土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湖北江陵鳳凰山、廣州象崗和河北滿城等漢墓中。
在這些已發掘的漢墓中,以七○年代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數量最大、品種最多、保存最為完好。
出土的絲織種類有絹、綺、紗、羅、棉、繡等等,僅繡品就有十幾種,花紋繁縟、色澤鮮豔,體現了漢代絲織和刺繡的高超水平。
漢代絲織品主有錦、綺、羅。一九五九年新疆民豐尼雅遺址出土多種東漢(二五酖二二年)絲織品,其以漢隸銘文為主的「萬世如意」錦袍、「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手套和錦襪等最有特色。
一九一四年英國人斯坦因在古樓蘭東漢墓中發現各種錦的殘片、蒙古諾因烏拉匈奴墓出土錦的大塊殘片、前蘇聯米努辛斯克出土漢錦的殘片,和敘利亞帕爾米拉古墓出土的漢字銘文錦,可見當時漢隸銘文配捲雲紋,茱萸紋等象徵吉祥如意的紋飾已相當風行。漢代綺、羅等的花紋特色,在出土文物中也有體現,如樹葉紋綺、花卉對獸菱紋綺,以及杯形菱紋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