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思】 寫作的人

文/林壹參 |2021.11.19
1562觀看次
字級

文/林壹參

有天,寫作的人的肉身終將退散。彼時,他似寄居在他曾構築的文字裡:這裡是牆垣、那裡是湖畔,再過去是城市、更過去是無籬的邊陲……

屠友祥曾指出羅蘭巴特的主張,說明寫作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像繪畫、雕塑般,倚靠顏料、造型等「物」的媒材來體現作品進而與格外的意義連結,因為寫作產出的文字本身就是物,且文字在此並不指向自身之外的意義,它們本身就是意義,換言之,它們是「物與意義融為一體」的藝術,此離彼失,反之亦然。由此,寫作的人生產文字這個「物」,並在物裡留藏自己的餘溫餘味,包括用字遣詞、語氣、標點等,在物中朗現生息與意義。

寫作的人在肉身的脈動與呼吸中,也將文字埋藏各方:報刊上、書叢間。待人身歸土,讀者挖掘地窖,搜索作者靈魂可能寄居的地方。偶地,幸運尋著,從他的居所旁撿拾一片符碼,大火回鍋,或許也可以加點辣、下點酒……

此時,我正寄生在寫作裡,如果你醉了,那定是我又復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