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媽咪過動兒】 醫囑之外 也聽內心的聲音

文/沈勤筆 |2021.11.18
419觀看次
字級

文/沈勤筆

在為了兒子兩年間往返醫院九百九十趟之後,我才逐漸明白,很多事情,就算醫療專業也不一定能給予正解,因為根本沒有絕對正確的選項。面對每一個過動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就如同面對每一個獨立個體一樣,必須跟著環境、情境、價值觀、期望值、當下想處理的優先順序,不斷調整態度與做法。

面對學習遲緩與學習效果不彰,小兒復健科的指示是:「增加練習量,除了既有課業,居家重複練習更是必要。」診間醫師強調,兒子的狀況光靠尋常課業及校方所提供的補救教學還不夠,居家時間也要不斷演練、重複書寫,人習一次你練百回。

然而就在同一間醫院,切換到心理治療師的診間,變成:「當課業表現不佳、學習遭遇困難,同樣的功課同學要寫十次,個案只要寫五次,甚至三至四次就可以。」言下之意是,避免在弱勢的地方重複無謂或低效能的耕耘,反而喪失信心與學習樂趣,得不償失。

兩方醫療專業的說法我都能理解,復健科接受的是復健訓練,愈不擅長的行為與動作,愈需要重複練習;心智科重視的則是心理感受,不能為了解決某項弱勢而增加心理上的負擔。兩者都對,也皆有不足或無法完善之處。

人說「對症下藥」,同一個醫院、兩個科別著重點不同,因此在同一個病患身上,也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醫生能開立處方籤解決當下的不足,但無法開設一條康莊大道給未知的未來。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位駕駛技術很差,出門老是不慎撞車或違規的人,每年車輛維修保養、罰單等所費不貲,而且還有撞傷人或自己受傷的風險,但技術爛歸爛,卻又還沒有到吊銷駕照的地步。那麼,你會選擇勤練車,把駕駛技術練到可以恣意馳騁的程度,還是直接放棄自駕,選擇其他能前往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一樣,沒有正解。

看清這一點,也就漸漸明瞭,如何帶領著過動症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前走,沒有正確的路,也沒有最快的捷徑,只有你我牽手並肩且走且停,在崎嶇路上隨機找塊石頭坐坐,歇息一會兒,就能勉強微笑走下去的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