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一代子宮頸癌疫苗,除預防外,也有治療的效果。台大醫院自行研發以細胞疫苗為基礎的子宮頸癌治療型疫苗,目前已進入第一期的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共有八名子宮頸癌末期又復發的患者注射「細胞疫苗」,初步效果不錯。
子宮頸癌是世界上和台灣婦女罹患第二位的癌症,罪魁禍首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只要曾經有過性行為的婦女,五至八成會感染HPV,其中以第十六型及第十八型在子宮頸癌中最常見。
台大醫院的研發團隊在二年多年前開始針對第十六型HPV,展開「細胞疫苗」治療子宮頸癌復發的臨床實驗,希望使子宮頸癌成為可以完全預防及治癒的疾病。主導此項計畫的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說,台大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是從人體抽出樹突細胞,和HPV作用產生抗原,再打回人體以啟動免疫系統毒殺癌細胞,研究人員在前臨床試驗中證實疫苗可以完全預防子宮頸癌發生。
動物臨床實驗也發現,治療型子宮頸癌疫苗可以清除轉移到肺臟的子宮頸癌腫瘤,未施打疫苗的子宮頸癌老鼠,二十八天後肺部有六十到一百多顆腫瘤,但施打「治療型疫苗」的老鼠,則幾乎找不到腫瘤。
儘管國內外醫界都已初步證實治療性疫苗的效果,但鄭文芳表示,治療性子宮頸癌疫苗要真正量產上市,最快也要十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