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沒教的課! 友善雇主讓青年就業無後顧之憂

李祖翔 |2021.11.11
1392觀看次
字級
勵馨基金會為青少年就業培力,圖為建立自信的攀樹體驗。圖/勵馨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勵馨基金會與花旗基金會聯手培力,讓不得不就業卻面臨重重阻礙的青少年做好準備,充分認識自身權益!社區中16至24歲的高關懷青少年就是「做自己命運的主人」計畫的服務對象,今天受邀線上分享成果。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17年有11.1萬名15至19歲的青少年投入職場,約有56%的青少年從事的是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等非典型工作,當中有一群必須提早面臨自立生活的「特殊處境青少年」,因資源受限、缺乏自信、對勞動權益認識不足而遭受不當剝削,但今年受基金會培力支持後,有37人順利就業,23人考取證照。

該計畫讓青少年有機會實習,並連結友善雇主,解決就業後顧之憂,如勵馨開辦美甲班,Nana(化名)很心動,有意學習卻總有顧慮,高中時懷孕生子導致休學,她很擔心沒人照顧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帶寶寶搭公車,然而在社工帶她練習搭車、班上也提供托育服務後,現在已經能做出美麗的作品,雇主更承諾未來她可以用兼顧育兒的彈性時數去上班。

培力方案開辦學校沒教的課,讓特殊境遇青少年建立自信、認識職場,並得到企業雇主的友善接納。圖/勵馨基金會提供

「做自己命運的主人」青年就業支持方案很成功,一個因素是開辦前專家學者就做過探討,希望找到有效的培力方向,合作研究的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胡中宜指出:「當今社會認為少年應接受教育,不鼓勵就業,未能讓特殊需求的學生轉銜,導致在勞動市場的選擇性不多、穩定度低,也常因學歷條件被排除在外」。

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社工師陳沛熙說,不先理解特殊處境的青少年為什麼自我價值感低落、難以對事物做出承諾、鮮少思考未來、缺乏自信與溝通能力、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和難以穩定出勤的原因,就無法改善現況,而找到答案後,就業培力的主軸就以「關係」為核心,「就業培力」為方向,「自立」為目標,提供攀樹體驗、美甲、手作餅乾等課與職場實習。

就業培力包含各類課程與體驗,圖為手作糖霜餅乾體驗活動。圖/勵馨基金會提供

胡中宜強調,培力計畫最大的意義是讓高關懷的青年整理好過去的內在逆境經驗,擁有自信重新出發。

「對高關懷青年來說,進入職場是學校沒教的事。」在回顧政府目前的青年就業政策後,他們也呼籲政府發展出長期又具有系統性的政策,積極理解青少年需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