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昨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新版手冊區分中文、英文版及手冊網站版,手冊網站版也同步上線。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國防部提出規模超過兆元的軍購特別預算,國防部戰規司長黃文啓中將昨證實,《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已經送交行政院,不過,預算規模、編列期程還在審議中。
同時,國造潛艦「海鯤艦」遲遲尚未出海進行潛航測試,眼看9月底海測完成及11月交艦的期限逼近,海軍司令部表示,海鯤艦正在進行海上測試前安全評估,達到潛航條件且安全無虞,就會進行潛航測試。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強調,最重要是要維持測試的安全品質。
美方要求我大幅增加軍費,傳國防部即將編列超過兆元的軍購特別預算,並且將分7年期執行。國防部戰規司長黃文啓中將則證實「不對稱作戰特別條例」已在日前送行政院審查,預算規模、編列期程還在討論中,將再擇期說明。
國防手冊3.0 取消共軍識別
國防部昨公布第3版全民國防手冊,不過新版手冊取消共軍識別資訊,全民防衛動員署物力動員處長沈威志表示,一般民眾難以辨識軍隊、且共軍可能偽裝成國軍,因此建議民眾一旦發現軍隊活動,就盡速遠離危險區域。
手冊提醒民眾,當面臨軍事侵略時,如何掌握正確資訊,尤其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
但國防部的做法引發在野立委質疑。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表示,國防部的邏輯非常奇怪,如果將對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為什麼會連最基本的標示都沒有?既然是國防部公布的全民國防手冊,就要告訴老百姓戰時與平時注意事項,而非單純以鴕鳥心態隱藏共軍識別資訊,這種做法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真是「愈改愈走鐘」。國民黨立委謝龍介說,如果手冊跟往常一樣不堪一擊,那就很「落漆」。
專家:美關稅恐成無人機阻礙
烏克蘭成功用無人機在俄烏戰場上取得豐碩戰果,目標每年生產400萬架無人機;台灣致力於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也希望能夠擴大無人機的生產規模。不過有專家指出,美國的對台關稅有可能弱化台灣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阻礙台灣無人機擴大生產規模。
據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的研究,雖然台灣目標在2028年前每年生產18萬架無人機,但台灣近1年實際產量仍不足1萬架。《航空周刊》編輯傅長壽引用數據指出,台灣今年前4個月生產不足4000架無人機,指台灣的無人機產業才正要啟動。
傅長壽點出,目前台灣被美國額外課徵20%的關稅,雖然比印度低,但仍高於同樣致力於無人機市場的日本和南韓,台灣應該密切關注是否能夠獲得豁免。
美台商會副會長馬珞丹表示,雖然賴清德總統支持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他還沒有看到一個戰略願景,以及全政府的投入,包括稅務誘因、鼓勵研發、投資大學研究訓練、建立公私合作、保護相關企業免於中國大陸制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