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南路3 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是台大與市府共同合作的成功範例,打造安全使用的步行空間,同時創造以水圳為主軸的都會親水環境。圖/台灣大學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新生南路曾經是老台北人口中的「堀川」,隨著農業活動沒落,台北許多埤塘與水圳消逝。台北巿長柯文哲、台大校長管中閔今天一同視察,北市新生南路3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完工,北市府從106年起啟動新生南路3段水圳意象重現計畫,工程自109年7月開工,歷經11個月,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呈現給市民。
市長柯文哲表示,這次新生南路 3 段水圳意象重現工程中,北市府及台大共同合作,由台大提供校地、北市府打開校園圍牆,打造任何人都能平等且安全使用的步行空間,同時創造以水圳為主軸的都會親水環境,將大安森林公園及台大校園兩大綠地,串聯成台北城南更大的開放空間綠地。
「新生南路 3 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範圍從台大校門口至辛亥路 1 段,拆除了沿線台大校園舊有圍牆,並採用綠色永續的方式,將過去校園內的機車及腳踏車停車場改造成供行人使用的開放空間,除了人行道使用透水鋪面外,並新植了大量的灌木及地被植物,更採用以往農作水路為意象基礎,打造了一條具有滯洪功能的景觀水道,以及兼具人本、韌性、永續的綠色廊道。
台大校長管中閔指出,原以為他小時候的崛川已難恢復,但沒想到可以重現一小段,甚至許多校友也抱怨,就是太短了,希望讓崛川重現更長一點。他也提到,這段工程完工是第一步,甚至未來北市府與台大的合作還包括溫羅汀工程,會讓台大校園延伸,並與社區結合。
對此,市長柯文哲也肯定新生南路 3 段水圳意象重現工程將都市環境轉變成以「人」為空間主角,不僅落實了台北市海綿城市及宜居城市的願景,更形塑人、空間、生活的新關係。並感謝台大無償提供校地,更歡迎校園師生在課餘時間與市民朋友一同親身體驗風華再現的新生水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