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無尾熊陷絕種危機 披衣菌是肇因

 |2021.11.09
802觀看次
字級
澳洲政府正為無尾熊起草國家復育計畫,期盼各界付出更多努力,否則無尾熊恐在3代內滅絕。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宛如隱形殺手的披衣菌,正無聲息侵襲澳洲國寶無尾熊,野生動物專家表示,這類威脅恐使澳洲大範圍地區的無尾熊面臨絕種危機。

感染披衣菌的無尾熊,可能失明或生殖道出現疼痛囊腫,恐導致不孕甚至死亡。糟糕的是,用來治療這種疾病的抗生素會破壞無尾熊脆弱的腸道菌群,影響牠們消化主食尤加利葉的能力,導致部分無尾熊即便在治癒後也可能餓死。

披衣菌感染的傳播速度相當快。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獸醫病理學教授克羅肯伯格(Mark Krockenberger)說,2008年,新南威爾斯州東北部鄉鎮岡尼達(Gunnedah)無尾熊群中的披衣菌感染率「非常非常低」,僅約10%。然而到了2015年,感染率已上升至60%,現在則有大約85%的無尾熊感染了披衣菌。

圖/unsplash

他說,不孕導致無尾熊無法繁衍下一代,「幾乎每隻感染披衣菌的雌熊會在一年內變得不孕,最多兩年,即使牠們存活下來,也無法繁殖後代」。

專家說,這類情況正在澳洲各地的無尾熊群中上演,使得這個原已深受野火惡化、砍伐森林導致棲地喪失等威脅的物種面臨更多生存難關。

科學家如今正在試驗對抗披衣菌的疫苗,來保護無尾熊。克羅肯伯格說:「我們冒著非常高的風險,假如疫苗策略起不了作用…部分地區的無尾熊將滅絕。」

澳洲陽光海岸大學(University of Sunshine Coast)微生物學教授提姆斯(Peter Timms)說,當無尾熊的壓力荷爾蒙因環境問題而上升,感染往往會從一個相對較小的問題發展成「較嚴重的問題」。

他說,棲地喪失和氣候變遷導致無尾熊「長期承受壓力」,影響牠們的免疫系統。提姆斯指出:「我們知道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率,但無法將比率降至為零。沒有疫苗能做到這一點,但可以減輕感染負荷」。

他表示,研究人員希望藉由降低披衣菌感染率,來防止病菌轉移到新宿主身上,讓無尾熊得以維持一個能夠繁衍的族群。

圖/unsplash

提姆斯說:「我們希望未受感染的動物在接種疫苗後,對這種病菌的抵抗力更強。」無尾熊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被列為「易危」。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表示,目前還有10萬到50萬隻野生無尾熊,但非營利組織澳洲無尾熊基金會(Australian Koala Foundation)估計,只剩不到5萬8000頭。

由於評估數據差異甚大,澳洲政府去年投入200萬澳元(約新台幣4206萬元),統計全國無尾熊的所在位置和剩餘數量。

澳洲2019年經歷災難性森林野火,光是在新南威爾斯州,就燒毀了超過4萬8000平方公里土地,重創無尾熊族群。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研究顯示,有近30億隻澳洲本土動物受到衝擊,超過6萬隻無尾熊在大火中喪命、受傷或流離失所。

澳洲政府正在為無尾熊起草國家復育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將於今年12月審查,可能在2022年成為法律。澳洲無尾熊基金會執行長塔芭特(Deborah Tabart)說,各界還得付出更多努力,否則無尾熊恐將在3代內滅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