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昨宣布,十一月二日起五類場合免戴口罩,像在室內外拍攝個人照、團體照時都可拿下口罩;圖為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拍照的「草嶺古道芒花季」,將於下月六日登場。圖/東北角風管處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二級疫情警戒持續維持至下月十五日,但自下月二日起,防疫措施大鬆綁,雙鐵、客運、KTV、電影院等八大場域可以脫口罩飲食,同時室內外唱歌拍照、運動、泡湯、山海間活動、空曠處工作等五大時機可全程脫口罩免受罰,但外出仍需全程戴口罩。八大行業分為無陪侍與有陪侍,各自於下月二日及十六日起「有條件解封」恢復營業。
蘇揆昨日於行政院院會聽取衛福部報告疫情後,表示台灣已連續六十天本土確診個位數,且累計逾三十天本土零確診紀錄,加上最近一個月來,本土病例僅十例,且為舊案,目前國內疫情穩定,社區相當安全。為讓經濟成長果實與全民分享,並使國人能夠顧生計、好生活,且讓相關從業人員更快速恢復生計、國人恢復正常生活,自十一月二日起,進一步鬆綁防疫管制措施。
二級警戒 維持至11月15日
再過四天,日常生活的防疫措施「幾乎」全面解禁,僅剩外出時全程戴口罩、醫療機構、長照機構的管制持續維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大規模鬆綁,但現在還是在二級疫情警戒內的「境內開放」。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於院會後記者會說明,自十一月二日至十五日,仍維持疫情警戒二級,並維持實聯制、量體溫等防疫措施,除例外情形外,外出仍應全程佩戴口罩。所謂例外情形,包括:外出有飲食需求、室內外運動或唱歌、在空曠處從是農林漁牧工作、在山林或海濱活動,以及於溫泉、烤箱、三溫暖、水域活動等易致口罩潮溼的場合。
羅一鈞表示,本次調整取消的措施,包括:集會活動人數上限、營業及公共場域人流或總量控管,和藝文、體育、國家公園、風景區、遊樂園等場所室外人數降載措施。開放的措施,包括:在搭乘台鐵、高鐵、公路客運、遊覽車、國內海空運等大眾運輸時,以及在電影院、KTV、網咖等場所內,都可以暫時脫口罩飲食。
一級警戒 將伴隨邊境鬆綁
關於八大行業,羅一鈞說明,無陪侍服務者,自十一月二日起,若符合相關防疫管理條件,得向地方政府申請後開放營業。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蘇文玲指出,原停業的八大行業也可逐步復業,但從業人員至少接種一劑滿十四天,且初次服務要提供PCR陰性證明等,顧客也要提供一劑接種證明。陳時中也強調,八大行業符合防疫條件的可以開放,但前提須合法。
國內雖採大規模鬆綁防疫措施,但遭質疑為何不直接「降級」。陳時中則表示,雖然大規模鬆綁,但現在還是在二級疫情警戒內的「境內開放」,國內疫情雖然趨緩,要降至一級警戒,將伴隨邊境一起鬆綁。將會考量國內疫苗覆蓋率以及全球疫情統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