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蘆洲區仁愛國小老師李湘琦引導學生使用數位資源進行學習。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為提升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教育部持續推動「學習扶助計畫」,依學生個別學力表現,規畫多元學習方式,提供適切的學習扶助資源,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27日首次舉辦「110年度國中小 學學生學習扶助績優人員」線上頒獎典禮,期望能傳遞更多教育正面能量,提升學生學習動能。
因應疫情,27日頒獎典禮改為線上進行,由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主持,並表揚17所團隊、21位教師及20位學生,期盼藉由成功的教學案例及學生典範故事,帶動更多教師投入學習扶助,引領學生的學習持續進步。
在後疫情時代的趨勢下,學習扶助的課程也結合數位學習資源等多元模式,來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就。獲得「鐸聲伴學獎」的台東縣立新港國中教師宋佩珊,課堂中應用線上學習資源、融入節慶活動、家庭及生命教育議題,引導學生親近英語,愛上英語;雲林縣斗南鎮僑真國小主任李沛青,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成為更好的自己。
「領航團隊獎」部分,為行政團隊與教學團隊齊心合作,陪伴學生持續學習及成長,例如:台北市立蘭州國中團隊教師悉心營造友善的學習環境,並建立LINE群組即時協助學生,隨時支援學生學習;苗栗縣頭份市六合國小團隊引進實務專家帶領教師共同備課,有效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樂趣,逐步培養學生能自主及自律學習。
獲得「學習潛力獎」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例如:高雄市立小港國中李同學,在教師及家長的協助下,從數學的演練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並主動上台解題,耐心指導同學,學習態度逐漸正向積極;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小郭同學,自從參與學習扶助後,找到學習的自信心與動力,並在校內合唱團及射箭隊屢獲亮眼成績,持續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