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意識太強,往往只許自己獨占鰲頭,難容他人光采,許多人我之間的事端由此滋生,自我的人格因此扭曲異化,而不自覺。
人只有擺開自身的是非利害,才能夠以純然藝術的眼光,欣賞周遭的人。
孔子的見賢思齊焉;佛家要人能夠對他人的好隨喜讚嘆,對他人的善行隨喜功德,都是一種超越自我的轉化。但這些都需要人的自我警覺,並且努力超越,這是一種高度修養,唯有經過這番人格的提升精煉,人性才可能綻放光華。
一般人的原始本能,是對強勁的對手採取攻擊的態度;反而對他人的災難幸災樂禍,就是不容他人搶奪自己的光芒,這種不安全感的心理作祟。
所以人最常傷害的就是那些存在你周遭,對你有威脅的人,而這些人通常原本是親友,因為親友在生活事業上,有許多重疊交集,許多利害衝突無法避免。人如果無法跨越這種比較的心理,彼此明爭暗鬥的較勁就無法避免,而受到傷害最深的就是這些親友。
但這道人性障礙的高牆,其實是很難超越的,除非人做到無欲無求,放掉我執,對他人的好不產生威脅感,這大概只有高僧大儒才辦得到吧!
要不然就是對自己有充 份的自信,認為自己是天下獨一無二,他人無法取代。至少在你的生活圈中,你確信自己是第一名,這時才有雅量欣賞別人的好。但人很難永遠保持第一名,所以人會活得很辛苦,而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也就永不止息。唯有能認清這事實的智者,方能瀟灑處之。
所以人要有江山代代有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心理準備,才不會發生老人欺負新人、或好友反目成仇的現象。
要對失去掌聲的寂寞習慣,如果能享受清淨優閒,那就更好了。瀟灑來自少欲知足,對世情的淡泊,對得失不放在心理。把「我」放下,天下太平。
何況他人的好,未必是一種威脅。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當下,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不要東張西望他人的優越,而心慌意亂,自亂陣腳;也不必東施效顰,給自己更大的挫折感。讓他人的好成為敦促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多元社會,每個
人的獨特性都是別人所無法取代的。
會對別人嫉妒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隨著眾人價值在走,把自己搞得很累,卻一事無成。人必須認清自己的長處,開展出自己的天地,才能走出嫉妒的魔窟。獨奏的音樂固然凸顯個人特色,而鐘鼓齊鳴,聲勢更為驚人;百花齊放,更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