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江南道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富察國泰涉嫌貪瀆,並且掏空山東歷城諸縣的庫銀。乾隆皇帝接到彈劾案後非常震怒,於是命左都御史劉墉、戶部尚書和珅與監察御史錢灃到山東進行調查。
富察國泰原本受乾隆皇帝賞識,認為他是具有孝心的滿人貴族,還讓他升官成為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于易簡向富察國泰輸誠,甚至不惜跪在國泰面前報告一些事務,二人聯手壓榨山東諸州縣官員,營私舞弊。山東的官員看不下去,於是向御史錢灃告狀,錢灃曾因辦了甘肅冒賑案而名聲響亮,但他知道國泰這個案子涉及邊疆大吏,便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
乾隆為了秉公執法查明真相,派了劉墉與和珅兩名他所信任的大臣隨著錢灃到山東查帳。
和珅曾接受國泰賄賂自然是偏袒國泰,並把情報洩漏給他。劉墉與錢灃趕到山東歷城查虧空案時,赫然發現庫銀一個都不少,與帳目相符合。和珅催著趕緊結案,劉墉卻發現,銀子固然數量對了,但卻長得不一樣,官銀應該都是鑄成一個樣的,不會有成色不同的情形。
劉墉與錢灃做了大膽假設,這些錢可能是向有錢的紳商借來「展示」用的,於是向外界宣布,一定期限內簽下據條把擺放的庫銀取走,不然就全部充公。這一招很厲害,歷程縣裡的商人趕緊把借給官府的銀子切結領取,庫銀竟然就被搬空了,換句話說,歷城縣的虧空案是事實,就連和珅也無法繼續為國泰掩護。追查結果,富察國泰與于易簡不只虧空歷城,山東許多州縣也出現同樣的問題。
富察國泰狡辯說是因為山東有個叫王倫的人叛變,需要許多銀兩應付軍需,所以才虧空,但乾隆認為王倫叛變一個月就平定了,花不了這麼多錢,更何況真的要用在軍費上就更應往上報告,不是私自處理。接替山東巡撫的明興,統計山東虧損高達二百萬兩銀子,而且國泰還有八千多畝私人土地與五個富麗堂皇的莊園,乾隆皇帝生氣了,國泰的排場比皇帝還大,本來還想留他一命,最後卻命令國泰與于易簡兩人自盡謝罪。
但乾隆朝的貪汙風氣已經盛行,而所謂的乾隆盛世,其實已悄悄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