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博涵因口潰爛及舌尖有白色小水泡數顆又發燒,五月廿二日就診西醫,經過醫師診斷,告知罹患腸病毒,醫師接著說,目前腸病毒有七十幾種,腸病毒也不是媒體所渲染的這麼可怕,小女屬於單純型的腸病毒,但至目前為止,腸病毒沒有特效藥,只有依症狀處方,但要提升本身身體的機能對抗病毒,並且注意她的活動力、吸收力及體溫、睡眠等。
小女的西藥是每六個小時服用一次,第一天完全服用西藥,第二天以中藥的忍冬、大青、板藍、黃苓水煎濃汁予小女漱口。內服蜂蜜,一日數次。到了晚上,睡前再服用西藥一包,數日來特別注意孩子的活動及其他該注意的事項。直至第三天,小女的活動力與平常相同,已無任何發燒及泄瀉的跡象,尚有口內潰爛及少數小白泡。第四天以前二天的中藥處方給予小女漱口及洗浴,內服中藥後,睡前又服西藥一包。第五天完全服用中藥、蜂蜜、漱口、藥浴及三餐睡前服小建中湯,至廿七日已完全康復。
有朋友問我:你是中醫藥研究者為何還要找西醫師?在九七香港國際中西結合醫療學術大會上,我們也曾討論中西醫結合相關問題,在會中,西醫一致認同,急則治其標,此西方醫學。緩則治其本,以傳統醫學,雖然中藥及針灸也可治許多急症,但在儀器及設備上及菌學上不及西方醫學。
最後在此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多洗手,大人回家後也洗個手漱個口,再親近小孩為上策,許多預防方法善加利用,如果不幸染上,請立即找信任的專科醫師,不要拖延,才是上上之策。(弘揚堂曹國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