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神經科 楊智超醫師
所謂「神經肌肉疾病」,指的是我們運動神經及肌肉的病變,臨床上會造成肌肉的無力及萎縮。許多種神經肌肉疾病導於基因的異常,這些病就稱為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的盛行率一向是被低估的,據外國的一項統計,大約三千五百人當中就有一名此類疾病的患者。在台灣很可惜的並沒有一個可靠的數據。
這類疾病中較常見的,包括進行性肌肉萎縮症(肌肉失養症)、脊髓肌肉萎縮症,以及遺傳性周邊神經病變。玉欣小姐所患的則是一種罕見的肌肉病變,稱為「三好氏遠端病變」。這種病通常在二十歲左右發病,而以小腿後側的肌肉最先出現無力與萎縮,患者爬樓梯及用腳尖站立的動作會有困難,漸漸地大腿也會出現無力。這種遠端肌肉先出現無力的情形在肌肉疾病中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一般肌肉疾病是以靠軀幹的近端肌肉先出現無力。
這種疾病的預後,目前並沒有長期追蹤的報告,不過病程還是屬於緩慢進展的。而此病的基因研究目前才剛露曙光,相信將來對致病機轉必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目前對這種病並無具特效的治療方法。不同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其遺傳方式、致病機轉、病程預後各不相同,所以對各種病的治療及處理我們都必須採取不同的方針。科學家當然希望能找出根本的治療方式,所以最基本的研究就是要找出致病的基因及其功能。在這方面雖然有些突破,但是實際應用在病患身上效果仍不理想,不過遠景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另外在症狀治療、心理輔導、復健方法、社會福利方面仍然有許多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其實在這些方面的努力,往往才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的關鍵。(衛生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