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小學堂】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文/涼兒(惠茹)  |2021.10.14
2090觀看次
字級
各位小朋友們,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來囉!你知道「重陽節」的由來嗎?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各位小朋友們,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來囉!你知道「重陽節」的由來嗎?

據說,在東漢時期有名叫桓景的百姓,當時瘟疫盛行,桓景的父母都在這場瘟疫中病死。後來桓景憑著誠心與毅力,在深山找到一位仙人。仙人給他一把降妖寶劍,訓練及教導他降妖除魔的劍術,並告訴他:「在九月九日,瘟魔又會出來作壞,你已學會劍術,可以為百姓除害了。」

臨行前,仙人給他茱萸葉一包及菊花酒一壺,並叮囑他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那天,他吩咐鄉里百姓都要登高山、佩帶茱萸,還要喝一口菊花酒,避免感染瘟疫。而自己則和瘟魔在山上搏鬥,最後成功殺死了瘟魔。所以之後就有「九月登高」、「桓景刺瘟魔」的故事流傳至今,在古籍如吳均的《續齊諧記》等書都有所記載。因此,到了重陽節就有「登高」和「喝菊花酒」的習俗。

本詩第一句「江涵秋影雁初飛」,寫出大雁南飛,江水倒映秋影的景象。一個「涵」字,彷彿將所有秋天的江水之景涵蓋在自己的懷抱裡,一個「飛」字令秋天蕭瑟的氛圍,更添動態感。第二句「與客攜壺上翠微」,與朋友攜帶酒壺登上高山,指的是以酒會友,能同時處在山環水抱之中,乃是人生一大享受。以「翠微」兩字代指秋山,指大自然的青山綠水,呈現出綠意盎然之景。首聯用白描的手法寫大雁南飛,與客提壺上山的一幅動態景象。

第三句「塵世難逢開口笑」,俗世煩憂,難遇開口一笑;第四句「菊花須插滿頭歸」,想把盛開的菊花簪滿頭髮才願意回家。「難逢」兩字隱含詩人對世俗的矛盾情緒;「須插」兩字有把握時光,莫待蹉跎,避免菊花成了明日黃花之意。「菊花」一詞更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亦點出此時是秋天時節。因此,頷聯夾敘夾議,寫出詩人複雜的心情。

第五句「但將酩酊酬佳節」,只應盡情縱飲,酬答重陽佳節。「酩酊」兩字表示詩人酩酊大醉,雖不明說,但有懷藏心事之意。第六句「不用登臨恨落暉」,不用懷憂登臨高山憾恨落日餘暉。「恨落暉」三字也有感嘆人生遲暮,須把握時光、及時行樂的含義。頸聯與頷聯皆夾敘夾議,傳達出珍惜光陰、切莫蹉跎的意涵。頸聯與頷聯運用對比手法,一為塵俗煩憂與佳節愉快的對比,二為醉酒無憂與遺憾悔恨的對比。

第七句「古往今來只如此」,人生如寄,古往今來皆如此,此句有感嘆人生短暫之意,令人聯想到〈古詩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的生命短暫。詩人從「恨落暉」,到進一步藉由「齊景公牛山泣涕」,安慰自己的遭遇。末句「牛山何必獨霑衣」,何必如齊景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呢?「牛山」兩字用了齊景公登牛山悲泣的典故,感嘆人生苦短。尾聯轉為議論,並以齊景公之典故作為反例,表達了人生無常的哲思。

小朋友們,你了解重陽節的由來了嗎?重陽節還有沒有其他的意義呢?在空閒時不妨查詢一下「重陽節」的相關詩作,相信日後你對重陽節也會更有感受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