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走向世界」特展 再現百件經典畫作

曹麗蕙 |2021.10.01
1849觀看次
字級
郭雪湖1930年的膠彩作品《南街殷賑》。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為響應「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走向世界: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展覽,精選37位台、日藝術家、約100件珍貴且少有展出的重量級作品,包含以描繪大稻埕節慶熱鬧景象聞名的郭雪湖《南街殷賑》、以熱帶植物家居生活即景的廖繼春《有香蕉的院子》等,聚焦呈現1920至40年代期間台灣美術家與攝影家經典之作,展現百年前藝術爭鳴綻放的豐沛能量,邀請觀眾回望文化覺醒、追逐自主精神的時代。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今(1)日在開幕典禮表示,北美館作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及當代美術館,透過這次展覽見證百年來藝術對台灣的影響,別具意義。「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相信梳理台灣藝術史的脈絡是推動『台北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目標基石。」

陳澄波1937年油彩作品《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由北美館展覽規畫組組長余思穎策畫,依序從「在台日籍畫家/教育者」、「美術競賽與台灣藝術家」、「現代性與地方特色」、「現代女性形象」與「寫真術興起」主題,呈現37位台灣與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北美館指出,由於日治時期典藏作品較為脆弱,僅展出2個月,且必須嚴格管控溫濕度,作品多半是台灣藝術史上經典畫作,相當難能可貴,重磅呈現諸多獲得台展、府展、日本帝展及法國沙龍等重要美術競賽之作。
林玉山1941年膠彩作品《雙牛圖》。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例如展現都會商業繁榮景象的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描繪南台灣豔陽爛漫氣息的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1937)、表現鄉間純樸風土的林玉山《雙牛圖》(1941)、以熱帶植物家居生活即景的廖繼春《有香蕉的院子》(1928)、描寫時代女性優雅閒致的陳進《手風琴》(1935)等。

廖繼春1928年油彩作品《有香蕉樹的院子》。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進1935年膠彩作品《手風琴》。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北美表示,展覽也特別陳列攝影家彭瑞麟獨門金漆寫真技術《太魯閣之女(漆金版)》(1934-1938)與台灣最早彩色攝影作品《靜物之影中影(東京)》(1930)等,民眾可一窺當時在社會追求現代進步下,藝術家如何藉由作品積極展現獨特自然景象與文化風貌,開啟台灣美術發展的新扉頁。

鄧南光1942年黑白照片《台北 太平町(延平北路)》。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