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覺色敦煌」文化藝術結合數位VR線上開展

楊旻芳 |2021.10.01
1795觀看次
字級
線上展演時間從9/30至明年度1/31止。圖/敦煌研究院提供

【記者楊旻芳台北報導】「覺色敦煌.2021敦煌文化藝術線上展」昨日開展,突破往年在台各大專院校實體巡展模式,首採線上展型式,融入VR虛擬實境技術,打造莫高窟第3窟、285窟與320窟的360度無死角觀看視野,並透過高解析圖檔、建築模型、學者專家講座等,完整呈現敦煌藝術之樣貌,讓參加展覽的民眾落實防疫的同時,又可探索敦煌之美。本次展覽不收費,於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1月31日展出,有興趣的民眾可把握難得機會線上觀展(詳情請洽https://st-url.com/2021敦煌文化藝術線上展)。

敦煌石窟在戈壁大漠中,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莫高窟尤是古代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最佳見證。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石窟藝術,傳承無數個輝煌文明以及傳奇歷史,彩繪的壁畫中,既有莊嚴佛陀,也有祥和菩薩;既有天國樂舞饗宴,也有俗世人間百態。璀璨的敦煌石窟藝術及文化,超越國界、時代、語言和文字,其壁畫、彩塑、文書、刺繡、織品等,娓娓述說著千年的文史脈絡。

莫高窟第320窟,盛唐。本次展覽將使民眾可以透過VR數位進行360度參觀,讓民眾身歷其境探索與認識敦煌。圖/敦煌研究院提供

追溯敦煌莫高窟的開鑿,可溯及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歷經10個朝代、1000多年,至今仍保存著735個洞窟,45000多平米壁畫,2000餘身彩塑和5座唐宋木構窟檐建築。本次更展出九個主題,分別是絲路漫行、壁上丹青、莊嚴佛宮、淨土梵音、通達絲路、霓裳美儀、匠心營造、歷程、眾心一念等主題,展現千年歷史的沉積與淬鍊,融會貫通民族傳統與外來文化,成就了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

壁畫繪製,畫稿完成之後,師傅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塗色完成。圖/敦煌研究院提供


在壁上丹青的單元中,揭開敦煌石窟壁畫製作的筒中玄妙,石窟壁上的顏料,無論是來自深海的珊瑚,還是出自群山的晶石,亦或是滔滔溪流中的砂金,這些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大自然色彩,隨著駝鈴聲抵達敦煌,經過古代工匠和畫師巧手下,轉化為經典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本單元,更考究出古代顏料的製法,畫師畫匠們在壁畫繪製透過畫稿完成之後,由師傅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塗色完成,透過分工眾志成城地完成了偉大而壯闊的藝術品,展現了壁畫斑斕多變的色彩魅力。

〈反彈琵琶〉,莫高窟第112窟,中唐。圖/敦煌研究院提供

敦煌石窟藝術,吸收融合外來藝術的養分,形構具有中國風格的佛教藝術,是具有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的藝術典範,生動地展現了中古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畫卷;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敦煌研究院誠摯邀請大家一起打開這令人奧妙的篇章。

本次展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及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開幕典禮線上舉行,邀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杭元祥常務副主席、敦煌研究院羅華慶副院長、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沈慶京、藝術家黃光男先生與寶吉祥文史研究院馮明珠院長出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