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雅雯
酪梨送達的那天下午,兒子前來湊趣,抱著酪梨搖,感受種子在內部晃動的空靈。正是這顆種子,以強大的生命力,滋養著酪梨。
兒子央求我讓他切剖酪梨,為求慎重,他先上網研究一番,執刀完美切剖,取出一顆種子,喜孜孜遞到我眼前。我轉開水龍頭,以流動的細水與軟毛牙刷,清洗去表面的油脂及細縫中殘餘的果肉。再取兩根牙籤,避開中心那條豎線,斜插入兩側。接著拿一只透明玻璃罐,注入水,恰好讓種子底部泡在水裡,擺置窗邊,受陽光滋養。
從芒種到處暑,我向一位國際禪繞認證教師學習。五月中疫情爆發,全國停課那天開始,這位老師在臉書上近兩百場的「正向防疫線上美學時光」直播,陪伴偏鄉孩子度過防疫停課的日子,除了減輕家長的負擔,幫助經濟失衡的家庭,更是現場教師強大的備課後盾。
那些線上公益課程,除了美學專業,我感受到更多人情的溫度,同時兼具身教(身體力行)、聲教(聲情表達)及生教(生命教育)。
這位禪繞教師不僅僅是個教育家、作家、藝術家,更是我的心靈導師。她教會我:認識植物禪,別擔心線條好不好看,專注在當下;自己的圖自己畫,自己的檻自己過,從花瓣的柔軟裡,柔軟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老師自創的心流禪,每一筆,都是生命敘事,引領學生在人生旅途中察覺自己的內在。
「我靜靜地成為一棵酪梨樹,營養好吃,毋需照料,也不需要施肥,這就是我。」酪梨不甜,卻是金氏世界紀錄中最營養的水果,有「幸福果」一稱。老師送我的這段文字,同時也開啟我養酪梨盆栽的初心。
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詩,「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
謝謝老師用餘生陪伴偏鄉孩子,贈予我們最寶貴的時間,並致力融合教育,創造共學、共好的世界美景。謹以此文,獻給菉菉私塾創辦人──卓憶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