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台南赤崁樓

文/林孟慧 |2021.09.28
1444觀看次
字級
蓬壺書院是典型的閩南式建築。圖/林孟慧

文/林孟慧

台南赤崁樓於一九八三年,被內政部列為第一級古蹟。該樓創建於明朝永曆七年(一六五三),為當時占據台灣南部的荷蘭人所建,最初稱為「普羅民遮城」,和安平的「熱蘭遮城」互相遙望。熱蘭遮城是荷蘭總督的統治中樞,普羅民遮城則是行政及商業中心。

普羅民遮城原為三座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每個台座上面建有西式樓房,由現今的大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的贔屭御碑。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清朝命陝甘總督福康安率軍渡海平定亂事,三個月後亂事已平,乾隆皇帝欣喜,親筆寫下五篇詩文,以滿文、漢文鐫石立碑。碑額正上方有一團龍,口銜刻有篆體「御製」額牌,八條飛龍圍繞在左右二側,形象莊嚴,龍足為五爪,古時帝制「五爪龍」為皇帝專屬,由此可見此碑之稀珍。

在贔屭御碑後面的是海神廟,這是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奉命籌防台灣,為了感謝海神庇佑而建,其位置在原普羅民遮城西南稜堡上,樓前門楣處有一方書寫「赤崁樓」的匾額,是赤嵌樓的著名景觀。

面對海神廟的左側是文昌閣,以及不遠處的蓬壺書院,皆為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由台灣知縣沈受謙所建,用以振興文教。書院外觀是典型的閩南式建築,二側紅磚牆各有綠釉花窗,並有「雲路」、「鵬程」、「立雪」及「霄窺」四個垛匾(見下圖),激勵莘莘學子勤學苦讀,出人頭地。

文昌閣與海神廟皆是「歇山重簷頂」建築,飛簷紅瓦,樓閣巍峨,共同構成赤崁樓美麗的地方意象。一樓為文物陳列室,二樓則供奉魁星爺。相傳魁星爺掌管文昌府事與人間文運祿籍,是以前科舉時代的考試神祇,如同今日祈求考試金榜題名。

在文昌閣左後方是普羅民遮城的遺跡,清光緒年間完全傾毀後,曾重建五子嗣,之後又遇颱風吹毀,一九四四年日本人整修赤崁樓,挖掘出城堡遺跡,可見當時普羅民遮城建築之堅固。

在參觀完赤崁樓園區內部後,其周圍的圍牆也是一大看點,城牆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成為接合料,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堅如磐石,歷經三百多年仍可見當時的厚牆及遺跡。在巨大的歷史洪流中,赤崁樓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清朝時代的中式樓閣,也曾是日治時代的陸軍醫院,至今是歷史文物館,讓到此一遊的遊客,發思古之幽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