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布包覆巴黎凱旋門 已故環境藝術大師構想

 |2021.09.17
1973觀看次
字級
凱旋門被巨大環保塑料織物包起來,創意由已故著名藝術家克里斯托設計,展期於9月18日~10月3日展出。圖/twitter.com/ArcDeTriomphe

【中央社巴黎報導】環境藝術大師克利斯托(Christo)生前長久夢想的包裹凱旋門計畫終於實現,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將揭幕這座把50公尺高凱旋門用塑膠布完全包覆的奇特作品。
 
法新社報導,1935年生於保加利亞的克利斯托,1960年代來到巴黎在拿破崙建造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附近租屋時,就萌生將這個法國最具代表性地標之一包覆的創作構想。

克利斯托生涯完成過其他重要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1985年將巴黎最古老的橋包裹,以及1995年將德國國會大廈包裹。但直到他去年5月因自然因素在美國紐約家中辭世,都未能將包裹凱旋門的作品實現。

如今,克利斯托和已故妻子暨創作夥伴珍-克勞德(Jeanne-Claude)構思的包裹凱旋門計畫,在克利斯托的侄兒賈瓦契夫(Vladimir Javacheff)及巴黎龐畢度中心(Pompidou Center)和法國當局合作監督下,終於要呈現在世人眼前。

已故環境藝術大師克利斯托。圖/twitter.com/ChristoandJC

經過數周作業,現在這座宏偉的戰爭紀念拱門即將被總面積2萬5000平方公尺的銀藍色可回收聚丙烯包覆,並將在這周末對外開放。屆時可在巴黎市中心見到這個奇異又壯觀的作品。

法國文化部長巴舍洛(Roselyne Bachelot)16日稍早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件作品是「在一位藝術天才身後向他致敬」,也是「給巴黎、法國及所有藝術愛好者的一個很棒禮物」。

克利斯托遺留包裹凱旋門計畫的草稿和合成照片。他曾表示,這件作品將讓凱旋門變成「像個活生生的物體,會受到風的刺激,並會反射光線」。賈瓦契夫告訴記者:「我和我的團隊認為,當你意識到這(件作品)真的是活的,當你意識到它的脆弱性和美感,會感到相當不可思議。」

環繞四周的防護欄將在18日移除,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親睹變身後的凱旋門。包覆材料則將在10月3日後拆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