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霆也是戲劇老師,他希望用戲劇陪伴孩子,讓孩子從中得到力量、相信自己的價值。圖/吳彥霆提供
劇場編導吳彥霆,與音樂創作者徐啟洋合作打造《搖滾兒歌──呼叫!夏天戰隊》,將兒歌改編為熱血搖滾版。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直直落,直直落,西北雨直直落;欲娶某,欲娶某,鯽仔魚欲娶某……大聲唱歌,陪你度過悲傷和寂寞,燃燒Summer,找回笑容與童年的歌」,電吉他一彈下去,耳熟能詳的旋律,立刻搖滾起來,演員們在舞台上大聲高歌配合劇情改編的歌詞,一字一句唱出現代孩子的心聲,也讓台灣童謠有了新面貌。
這是劇場編導吳彥霆,與音樂創作者徐啟洋合作打造《搖滾兒歌──呼叫!夏天戰隊》,吳彥霆說,希望把簡單的兒歌增添更豐富的層次,選擇搖滾曲風,除了是吸引小朋友,也象徵青春反叛精神,重新召喚父母們熱血滾燙的感覺,帶著孩子離開冷氣房和滑手機,一起出遊、看戲、歌唱、DIY,度過美好的夏天。
《搖》劇是今年台北兒童藝術節的節目之一,幕後推手吳彥霆是年僅三十一歲的劇場編導,大學時加入實驗劇團後,便愛上這個魔幻空間,後來在瑞芳國小服替代役時,播下戲劇教學與兒童劇場的種子,如今他是常到偏鄉學校、育幼院巡演的「Be劇團」團長,也是江翠國中、均一實驗中學的表演戲劇課老師。
兒童是為個體
自能思考體驗
在兒童劇場上,吳彥霆也發展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親子劇,特別聚焦在歐美兒童劇場深入探索的「成熟主題」,他說,「過去兒童劇常會認為要降低水平、言語誇張幼稚,孩子才聽得懂。但在成熟主題概念下,是將孩子視為一個完整獨立的人,他們自有理解事情的方法,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
於是他開展「大朋友小朋友劇場」,希望進劇場的每個人,都能被平等地看待;吳彥霆指出,善良邪惡、光明黑暗、快樂悲傷、出生死亡等,都是在生活中會經歷的面貌,因此他的兒童劇場作品捨去搞笑橋段,以非教條式的方式,鋪陳生命中更深刻的主題,盼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思考、體驗和感受。
孩子需要溫暖
大人也會脆弱
例如《搖》劇描述一個叫波苦的小朋友,因爸媽不像小時候般陪伴他,只送給他平板玩遊戲,因而用泥巴創造了「夏天戰隊」;吳彥霆說,《搖》劇談的是親子間的「陪伴」,劇中也將〈點仔膠〉、〈天黑黑〉、〈小星星〉、〈虎姑婆〉等兒歌改編為搖滾曲風。
故事最後,波苦爸爸面對著阿嬤往生的悲傷,波苦看到父親一邊唱著阿嬤下雨天時會唱的〈西北雨〉,一邊眼淚落得像雷陣雨,就去牽著父親的手,「我希望傳遞一種可能性──即使成為父母,還有悲傷的權力,甚至在脆弱的時候,可以從孩子身上得到力量」。
今年因為疫情,《搖》劇改為線上演出,有爸媽分享,孩子們覺得歌曲很動聽,從頭到尾在螢幕前跟著唱跳,也有孩子看完後主動去抱爸爸媽媽;最讓吳彥霆感動的是,不少父母欣賞完後發現「原來自己好久沒好好陪孩子」,更有一名媽媽下定決心:「今天開始要重新和小朋友說床邊故事。」吳彥霆表示,看到親子觀眾能從作品中得到溫暖,就覺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