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鏗
最近一年,小兒子宅家準備報考學士後中醫學系。為了增進親子溝通,提升家人情誼,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每周一他不補習的日子,家人一起共進早餐。
這樣的早餐約會,從疫情平穩一直進行到疫情爆發,從未間斷過。這是一段難得又珍貴的早餐約會,也是幸福滿滿的親子聚會!
疫情爆發前,我們會到外頭的早餐店用餐,為了顧及每個人不同的喜好,還會輪流選擇店家。將近一年期間,幾乎吃遍了住家附近所有的早餐店,從傳統賣燒餅油條的豆漿店,到賣西式漢堡、三明治的咖啡店,無所不包。
有趣的是,幾輪吃下來,每個人似乎都變得比較「多元化」,不再執著於原本堅持的「偏食」習慣,是始料未及的意外收穫。
五月中旬開始,疫情趨緊,進入三級管制,我們不再外出用餐,改為居家自製餐點。雖然還是輪流負責準備早餐,但樣式與食材種類更加多元,舉凡地瓜稀飯、牛奶麥片、熱烤貝果、水煮蛋、煎荷包蛋、水餃、湯包、蔬果精力湯、菜包、手沖咖啡、高山烏龍茶等,無所不吃,可謂「一張嘴,吃遍各式早餐名點」。
偶爾變不出新花樣,也想小小偷懶一下,就請兒子開菜單,由我外出採購,全家人再一起享用,一樣吃得津津有味。台灣俗話說「濟(多)人,好吃物」,一點都沒錯!
每次早餐約會時,我們也會邊吃邊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於國家大事到個人事務,藉由不同的話題,交換各自的看法和心得。
記得有一次,兒子突然頗為嚴肅地對我們說:「有些時候,人生看似白走一趟,其實任何的學習都是有其意義的,都不是無用的。」原來,他是因為自己報考學士後考試,擔心我們會認為他白白浪費大學四年的時光,藉著聊天的機會安撫我與內人。
現代人都很忙碌,家人要聚在一起聊聊天,其實並不容易。親子間願意敞開心扉,天南地北地暢談,訴說深藏於內心的想法,開展正向且具建設性的交流,我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
很幸運地,我和太太一起想出這個好點子,利用短暫的晨間時光,跟準備考試的兒子來個早餐約會。每天吃不同的早餐,聊不一樣的話題,一段時間後,家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不少,不但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也讓家庭氣氛更為和諧。
我們全家都很喜愛一起吃早餐的氛圍,也很珍惜這難得而幸福的早餐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