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彤彤
動物世界中,最常見的左撇子,要屬家中的「毛小孩」公貓了;至於母貓,則絕大部分是右撇子。狗狗中,則15%是左撇子,15%是右撇子,其他70%的狗狗,則沒有明顯的慣用手。
所謂「慣用手」,通常是隨著腦部成長,逐漸發展出的慣用側,除了需要時會習慣先伸出某一手(爪),更常使用於書寫、吃飯、剪紙、縫飪、包水餃……等精細動作上。以人類為例,2歲以前左右手通用;2~4歲逐漸發展成一手為主、另一手輔助;4~6歲兩手分工逐漸顯著;6歲以後就有明確穩定的慣用側了。
7成狗沒有偏好爪
至於家中寵物狗的慣用爪,不但不受性別影響,也沒有「男左女右」的說法。
澳洲雪梨大學獸醫學院Paul McGreevy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曾對270隻種類不同的狗進行長期觀測,結果發現15%的狗是右撇子,15%的狗是左撇子,剩下70%的狗沒有明顯的使用偏好。
研究小組準備了一種圓筒狀的容器,裡面盛好狗食。接受測驗的狗若想吃到容器裡的食物,就必須用一隻爪子按住容器,使之靜止不動,才能咬走食物。每隻狗接受100次這樣的測驗後,研究人員統計狗狗使用左爪和右爪的偏好,進而判斷這隻狗,究竟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
狗有慣用爪較聰明
McGreevy認為,不論是左撇子或右撇子狗,都比沒有慣用爪的狗,更容易被訓練成適合特定工作的狗,比如導盲犬或警犬。研究發現,那些對左爪或右爪缺乏使用偏好的狗,很容易對打雷聲或鞭炮聲產生恐懼,而如果一隻狗容易被突然巨響嚇得半死,顯然牠不適合訓練做為緝毒犬或導盲犬。
這項判別方法,後來廣泛應用於工作犬、優秀犬的挑選上,幫助人們在訓練特種犬和挑選優秀寵物狗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鸚鵡大多是左撇子
至於家中有養鸚鵡的人,若準備一些水果給鸚鵡,也不妨觀察看看,牠經常會用哪隻爪子來抓取水果,也許主人會發現:大部分鸚鵡是左撇子。
2011年,澳洲麥克里大學科學家Calum Brown,在《生物學快報》發表指出,研究人員對322隻澳洲鸚鵡(16種)進行鸚鵡慣用腦研究,結果發現47%的鸚鵡是左撇子,33%是右撇子,其他則兩側並用,或是會先分別嘗試左右爪後,再決定用其中哪一爪,去抓食物或撿東西。
研究團隊仔細觀察鸚鵡的眼睛,確定牠使用哪隻眼睛,來看食物或要撿起來的東西。結果發現,99%澳洲鸚鵡,喜好的眼睛和常用的爪,是有關連的。例如,葵花鳳頭鸚鵡,幾乎全都是左撇子──習慣使用左眼左爪。事實上,研究人員在觀察過程中,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右撇子葵花鳳頭鸚鵡。
袋鼠可做精細動作
研究人員觀察澳洲和南部塔斯馬尼亞島的野生袋鼠後,發現袋鼠在進食、自我清理等行為方面,自然偏向使用左手,例如清理鼻部、摘葉子或彎曲樹枝時偏好用左手,顯示多數袋鼠是「左撇子」。
澳洲東部灰袋鼠和紅袋鼠,左撇子情況尤為明顯。至於紅頸袋鼠,似乎是做某些事時才傾向左手,例如做精細動作需要特殊技能的時候 ,其他需要更多力氣時,則傾向右手。
至於北極熊,根據動物學家觀察其生活習性,發現絕大多數是左撇子。動物學家推測認為,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和北極熊的捕食習性有關。
北極熊聰明爪捂鼻
北極熊以捕食海豹為生,特別是環斑海豹。北極熊常趴在冰面上等待獵物,當海豹爬上冰面休息時,北極熊就會躡手躡腳地撲過去。然而,北極熊雖有一身白色皮毛,卻有一個會露出行蹤的黑鼻子,所以當牠從冰面往水下探查海豹時,會「聰明」地用右手捂住自己的黑鼻子,把自己隱身在白色冰山中,再用左手捕食。
久而久之,北極熊就逐漸演化成左撇子了。但綜觀北極熊的近親黑熊和棕熊,卻沒有發現類似的情況。
也有人問:北極熊為何不是用左前爪捂住鼻子呢?據科學家推測,這應是和地球自轉有一定關係,換句話說,如果北極熊去了南極,大概也就不是左撇子了。
公貓母貓男左女右
英國的研究團隊,已證明貓咪的慣用手,會受到性別激素的影響,公貓喜歡揮左勾拳,母貓的右爪則較靈敏。動物學家以42隻家貓為研究對象,讓牠們分別完成一項複雜的取食任務——從一個窄口罐子中取出金槍魚肉。
結果發現,在十幾次的取食測試中,21隻母貓有20隻偏好使用右爪;而21隻公貓中有20隻習慣用左爪……完全符合「男左女右」的說法。
研究人員說,家貓對左右爪的使用偏好,和人類相像──只有在完成一些較複雜的任務時,才變得明顯。但此研究的前提,必須是家中的貓咪沒有結紮,因為動物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貓咪的慣用爪會受到性別激素影響,若在成年前就已結紮的貓咪,慣用爪就不一定符合這個常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