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在街坊穿梭,有些行不得也的感覺,但因有交通號誌,人車尚稱井然有序。
我喜歡從車內向外望,透過玻璃窗看蠕動的人、事、物,便有些許省思的心情湧來,一則是平靜觀看人群的過往究竟為什麼,另則會反射到自己的匆忙,又是為了什麼?在知與不知之間,人會傷感,也會引上一些些憂愁。說不上來的時刻,莫非歲月已老,人情寥落。
有時候也能體悟那些背著小孩,在市場善後的身影,不是拾起碎葉吧?卻真的看到清理攤位的商販,把一些剩貨相送,一時語塞,只見受惠者頻頻致謝,哦!好個街坊鄰居,都是這樣善良嗎?
猶記年少時,為了尋覓地瓜園的剩物,在夕陽將盡時,竹簍空空,那位叔叔故意用土掩埋幾顆讓我有機會拾取,這個鏡頭一直映現在我的心頭上。而今街頭景象再現那一份溫馨與良善,誰能阻止眼角掛淚,我再次感謝善良的人們。
陷入沉思,沿著台灣欒樹紅花搖曳,我被由一輛高級車的窗口飛出的垃圾驚醒。這是真的嗎?這個美好車道,大觀的品味,應該是藝術的、人情的,也是善良的。雖然三十餘年沒有多大的改變,但莘莘學子都知道這條道路是有品味的,尤其學藝術的年輕人,不論他們來自何方,身分是否尊貴,就藝術表現來說,都是美好的,也是雅緻的。是純粹美術,或應用工藝,是戲劇或是電影,甚至傳播的藝術,科技的藝術都具有無限的創作力,即如李安在這裡也過三個寒暑,它仍然尋求了色戒的靈感,是在嚴肅得到心靈的豐富。若鮮花被塵埃漫過,那還有美感嗎?
於是,我想起來了,在大觀路上品味一些藝術的、文化的、美感的,或是一絲社會美學的關懷,有個專欄叫「大觀品味」豈不是人間福報嗎?還望讀者指導。謝謝!
(作者為台灣藝大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