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浚/新竹市建功國中八年十班
每當到了農曆過年,家裡總是會充滿快樂的氣氛。許多人身穿新衣,向親戚們拜年;也有許多人圍在餐桌旁,享用年夜飯的滋味;還有人會拿著一炷炷香,站在廟中虔誠地祈禱……這些活動,彷彿已成了過年的「專利」。然而在我們家,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便是「辦桌」。
自古以來,「辦桌」便是人們為了慶祝而舉行的活動。在我們老家的三合院,許多親戚們每到過年時節,便會在庭院中架設一張張紅色的大圓桌,並且邀請周遭鄰居一起享用。桌椅布置好之後,先前向餐廳訂的年菜便會送達,不論是豐盛的佛跳牆或是彈牙的米糕,每一道菜都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三尺,不僅如此,這些菜餚中,更飽含著廚師們的用心及努力。
在「辦桌」這個活動中,我看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具有的人情味。杜甫在〈客至〉一詩寫道:「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每當有賓客或是喜事發生時,人們總會邀請其他人一起共襄盛舉。這樣富有人情味的活動,不僅能增進彼此間的情感,更能感受到團聚的溫暖氛圍。
不論是在「辦桌」或其他民俗活動中,人們都展現出熱情,以及那分單純、樸實的人情味。而這分在我們身體中默默存在的精神,或許可以在哪一天改變我們的生活,並且繼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