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美綺
那天打電話回家,是媽媽接的電話。她跟我說著家人的事,從孩子講到孫子,對不同的家人有不同的擔心。
我還是用那些老話回應她:「孩子大了,你們就不要再操心,操再多的心也改變不了孩子、孫子要面對的事。他們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與該盡的責任。現在您兩老只要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子女最大的幫助……」話還沒說完,媽媽就匆匆想掛掉電話,說要去忙了,我知道,她是不想聽我嘮叨。
掛了電話之後,我心裡想著,難道人生要一輩子都在擔心煩惱嗎?
孩子小的時候,擔心他們餓了、病了;孩子漸漸長大後,擔心他們的人際關係、擔心在學校有沒有好好上課、功課是否跟得上;等出了社會,擔心孩子工作好不好、生活有沒有問題;結婚之後,擔心孩子的婚姻生活過得好不好、賺的錢夠不夠養孩子……媽媽心裡有數不清的煩惱跟憂心。
我知道,我的話沒辦法削減媽媽對晚輩的掛心,我自己也是當媽的,知道那種牽腸掛肚常常是不由自主的。也或許,媽媽對兒孫的這分掛心,就是她生活的重心,並且會讓她好好照顧自己,盡量不讓晚輩操心。
家,像是一種隱形的鏈,不管家人身在多遠,心都還是鏈在一起的。收下了媽媽的關心,期許自己不要再當個讓父母掛心的女兒,也期許自己,不要當個讓孩子煩心的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