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惠花道 阿里山花草當素材

江俊亮 |2021.08.31
1306觀看次
字級
劉淑惠用台灣龍眼、松針、紫陽花、根節蘭創作的作品,連日本草月流大師級的「家元」都讚賞。圖/劉淑惠提供
劉淑惠(左二)在日本東京府中市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指導花道。圖/劉淑惠提供
劉淑惠茶席上的花道作品,表現「草月流」不拘泥於形式的精神。圖/劉淑惠提供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花道源自中國佛教,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出身台灣阿里山的劉淑惠,遠嫁東瀛之後,專心學習花道,不僅取得日本花道「草月流」師範證書,還在東京府中市政府擔任國際花道教師,每年還到奈良東大寺「借花獻佛」。

劉淑惠三十年前原本計畫去加拿大留學,有一次赴日本旅行,發現日本保留許多唐宋文化,於是留下來學日文。當時的日文老師飯島木實,曾多次來台旅遊,與她父親熟識,由於兩個年輕人年紀相仿,後來劉淑惠就成為「飯島太太」。

自幼生長在阿里山的劉淑惠,從小就接觸花花草草,遠嫁日本後,對花藝有更濃厚的興趣,先拜師加藤芳淑學習基礎花藝;取得證書後,再到位於東京青山的「草月流」總部深造,拜草月流「家元」勅使河原茜為師,並取得「草月流」師範證書。

通曉中英日語

受聘國際教師

劉淑惠說,所謂「家元」(iemoto),是日本用來稱呼傳統藝術流派的創始人或大師;在日本花道協會登錄的流派共四百多個,最知名的為「池坊」、「小原流」和「草月流」三大流派,「草月流」於一九二七年由勅使河原蒼風創立,提倡自然、不拘泥於形式,可隨時享受花道美學,而河原蒼風曾被《Time》雜誌讚為「花藝界的畢卡索」。

劉淑惠因具備中、英、日文能力,十五年前被府中市政府相中,受聘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花道教師,指導各國學生花道。她的學生年紀最大的有六十多歲,其中以留學生最多,還有日本人也來向她學花道,每年四月,師生共同舉辦「感謝花之日」,一起插花、賞花,表達對花的感謝。

自製陶藝花器

展現內在禪意

去年農曆春節,劉淑惠偕同夫婿回台省親後,因為日本爆發新冠疫情,於是夫妻倆留下來「避疫」,丈夫在阿里山做義工,她則持續從事花道創作,並與喜歡花藝者進行交流;她以阿里山唾手可得的花草為素材,作品頗富禪意。

劉淑惠表示,「草月流」提倡藉由花材來表現自我,阿里山森林裡有許多掉下來的毬果、斷枝、落葉,甚至被台灣獼猴抓下來的木材碎片、枯木等,都可以成為花材,滿地的繡球花、野百合、阿里山薊、射干菖蒲、根節蘭等,甚至朋友送的龍眼,也都被她拿來當創作素材。

「花藝只是一種技藝,花道才是一種修行」,劉淑惠說,花道已超脫形式與技藝,不再只是運用花材表現美感而已,而是著重於內在精神與境界;因此每當有朋友問她「這盆要表現什麼」,她都要求提問者「自己參悟」、「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除了花道,劉淑惠也旁及茶道、陶藝;她說,茶道也是起源於中國,唐宋時已有完整的寺院抹茶(點茶)茶道,後來由日本遣唐使東傳至日本,至於學習陶藝,是因為一般花器已不能滿足她的創作,因此自製陶藝花器,希望用自己的心靈溫度與花材結合,表現出她要的「禪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