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颱風、豪大雨,農業損失造成蔬果價格上漲,這是台灣人難避免的宿命,但總不能讓零售商在颱風前反映「預期心理」漲價,或是風雨過後農損不嚴重,卻有「菜蟲」哄抬價格;而且即便農損嚴重菜價狂飆,農民也是無菜可賣而欲哭無淚。
所以,民眾不免要「苛責」父母官,可是目前菜價最少漲了三倍,實實在在提高了人民痛苦指數,但看媒體的報導,有關單位官員卻雙手一攤,這不是「無奈」,而是「擺爛」,這一擺爛,包括農民在內的全國百姓都遭殃。
在菜價嚴重飆漲後,農委會才緊急釋出庫存蔬菜,但已難舒緩漲勢,還解釋蔬菜復耕的狀況,這更不是百姓想要了解的事。如果農委會能預先透露庫存蔬菜足以供應幾日,而庫存不足時有什麼因應措施,讓民眾了解政府已掌握狀況,將採取什麼應變機制,至少可降低民眾的恐慌及預期心理,使「菜蟲」無法哄抬價格。
如果政府能資訊透明化,並尋求緊急供應管道,相信菜價問題不會鬧到如此嚴重,這種民生經濟問題,根本不需要總統參選人辯論就能得到答案,至於復耕狀態如何,這種緩不濟急的事,還是交給技術官僚處理,為下一次颱風來襲而「未雨綢繆」,否則,不論是總統參選人口中的「笨蛋」或「畜生」,都會為三餐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