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適圈後的人生超展開

李生鳳 |2021.08.22
106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法寶堂八月線上法寶講座青年系列,八月十五日由城市浪人創辦人張希慈,主講「跨出舒適圈後的人生超展開」,佛光山叢林學院知竺法師擔任引言和提問。圖/法寶堂提供

文/人間社李生鳳

佛光山法寶堂八月線上法寶講座青年系列,八月十五日由城市浪人創辦人張希慈,主講「跨出舒適圈後的人生超展開」,佛光山叢林學院知竺法師擔任引言和提問。張希慈分享從創業,以及最近二年在工作、生活上巨大的轉變,以「工作」、「生活」兩大主題分享關於跨出舒適圈的故事,和探討有關生命的本質,以及找自己的過程。

張希慈大學畢業時創辦城市浪人,一年前交棒後成為斜槓的自由工作者。在工作上是主持、顧問、寫作、企畫,在生活上正進行遠距離戀愛、熱愛舞蹈、熱心當義工、經營個人粉絲專頁,另外也關注性別平等議題。如此多元的生活和工作,和他勇於跨出舒適圈有很大關係。

張希慈在「生活」、「工作」各列出十五個故事,聽眾線上投票選擇最想要聆聽的。在「生活」上,他分享跟喜歡的男生告白被拒絕的經驗,且總共發生四次。在旅行中遇到一個來自澳洲的男生,之後告白數次,連續被回「不可能」。直到有一次很真誠地表示心意,對方終於回應願意試著交往看看。張希慈說,被拒絕是很好的EQ訓練,「喜歡別人,但別人不一定喜歡你,這不代表你不好,即使被拒絕,都無損於在生命中遇到一個很好的人的事實。」

接著他分享在「工作」上曾「獨自帶一條吐司飛到澳洲墨爾本敲一間公司的門尬聊」。張希慈的創業項目主要是帶領青年如何認識自己,為此大量閱讀相關書籍,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系列當中的人生態度讓他深受啟發,這位作家並成立「人生學校」,讓他心生一探究竟的念頭,決定去一趟澳洲墨爾本拜訪當地的分校。

但買了機票後就再也沒多餘的錢,他帶著一個包包裝著在台灣買的一條吐司,在當地找接待背包客的家庭,以google地圖搜尋,終於抵達目的地。對方知道他的來意後,一臉不可置信,但不久就聊起他們所做的事。「當要和陌生人搭訕,開啟對話時,往往會很焦慮,擔心對方是不是覺得我很怪,但也許人家和你預設的反應是不同的。」

再來是關於職場的性別歧視,以及如何繼續堅持走自己的路。由於非營利事業需募款,他常常單槍匹馬去提案,但對方見他是一個女生,常會有不尊重的情況。從擔心撕破臉,到選擇不花時間在這些人身上,這些經歷影響他關注性別平等議題,發現這是普遍存在的情況,更深感教育的重要。

張希慈說,不同階段所認知的「生命的本質」差異很大,剛創業時,心懷著遠大目標與使命感,到這兩年發現人生是「接納所有的狀態」。之前很長時間都是處於高度焦慮狀態,直到健康亮起了紅燈,才發現一直沒辦法接納自己可以休息或暫停,現在覺得就算「停下來」也是很有價值。

「找自己」更是一輩子的題目,有人甚至到了五十歲突然不知自己要什麼,發生所謂「中年危機」,也有二十幾歲就遇到這種高度恐慌,而張希慈比別人發生得更早。國中時班上有個男同學因家境、功課不好,是別人定義的壞孩子,但他看到那男生很多優點,學習不彰是受限先天條件。反觀自己家境無虞、功課好,是大家稱讚的好學生,「可是別人怎不會看到我的缺點?」從那時候開始疑惑:「這公平嗎?」

高一參加人文社會科學營隊,知道有「社會學」這門領域,是為了改善社會的不平等。十七歲時就決定要念社會系,但被認為這是在搞社運、反社會的科系。一想到這是自己喜歡的,卻又擔心會不會畢業即失業?終於在請教許多學長姐之後,獲得許多的肯定和寶貴的經驗。

張希慈表示,一旦肯定自己的選擇,就要努力去完成它,因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跨出舒適圈,如果是對的事就要勇敢嘗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