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太陽經過金鳥赫蕉

文/歐銀釧 |2021.08.20
1872觀看次
字級
潘正鐳與陳瑞獻畫他的肖像合影。圖/歐銀釧
濱海灣金沙酒店是新加坡最具標誌性的豪華酒店。圖/歐銀釧
象山公園的金鳥赫蕉。圖/歐銀釧
潘正鐳的詩集作品。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在台北市的象山公園看見金鳥赫蕉,紅色鑲黃苞片,像一隻隻小鳥站在樹上歌唱。

佇足聆聽,彷彿聽見牠們唱著民謠,卻想不起在哪兒聽過。反倒是想起前些年旅行到新加坡,第一次遇見金鳥赫蕉,驚豔不已。接連數日,在好幾個地方都見到金鳥赫蕉。

疫情起起伏伏,許多事情都暫停,唯獨每日仍騎腳踏車到位於豹山的菜園澆水。每次都會經過象山公園。那串樹林間的金鳥赫蕉格外醒目,遠遠的,有如新加坡呼喚我。

去年計畫再訪新加坡,但是瘟疫蔓延,連在台北都要減少移動,旅行更是夢。今年夏日接到新加坡詩人潘正鐳寄贈他新出版的詩集《太陽正走過半個下午》,封面是新加坡多元藝術家陳瑞獻的油畫〈石榴微笑〉,美麗精緻。

潘正鐳,一九五五年生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曾任《新明日報》總編輯、《聯合早報》副刊主任;曾獲法國國家文學暨藝術騎士級勳章;詩集《告訴陽光》獲國家書籍理事會書籍獎;小說《沉船記》獲《聯合早報》金獅獎首獎。

二○一六年十一月,我出席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舉辦的「解析自由心:陳瑞獻稿本與創作」特展。其中有一幅是陳瑞獻以報紙做畫紙,畫上的肖像人物之一是潘正鐳,和他幾次暢談,人如其詩,敏銳優雅。有新聞人的洞察力,也有文學人的智慧思索。

「獻給我們的父母親一輩。」他在《太陽正走過半個下午》詩集的扉頁寫道。

他的父母分別在二戰之前和戰後,「從遙遠的中國海南島,離鄉背井,一路跋涉」,抵達獅城,「為生計尋找活源,讓我們在動盪的政經時局、劍拔弩張的社會氛圍裡,誕生世間,平安生活,讀書成長。」

「我屬戰後嬰兒潮較為幸運的一代,父母輩以最平常人的堅韌意志,卑微慈愛,一代人之間,給與我們和他們初來時,天壤之別的生活。我能伸手向父母輩要求更多嗎?謹以此書獻給我們的父母親一輩。」

讀到這兩段,感動不已。

二○一六年,在新加坡初識時,他贈我詩集《天微明時我是詩人》。隔年三月接到他的新作《@62》,是他六十二歲的作品,那是一本創意詩集,每一年是一首詩,起首是二○一六年,結尾是他出生的一九五五年。最後是他退休的二○一七年,他以詩抒發:「我有六個記憶/第七個,從沒有季節的筆記本/安靜續程。/您的相問我不設答案/坐看雲起的關卡/我私自簽發/哈囉!潘正鐳/一本天朗護照。」

三年後,他六十五歲的詩文圖合集《太陽正走過半個下午》,展開他的時光記憶,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歲月倒帶,新加坡在這本詩集裡,我在他的詩中旅行,來到新加坡。

二○一六年訪新加坡,陳瑞獻邀請我們和潘正鐳在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晚餐。那是建於一八八七年的旅館,英國作家毛姆、喜劇演員卓別林造訪新加坡時,曾在此下榻。我們穿過酒店中的熱帶花園,在典雅的餐館與時光相聚。

那回,停留數日,朋友帶我去嘗印度煎餅,廚房裡都是遠從印度聘請而來的廚師。又去華人餐館大啖美食。最難忘是品嘗娘惹餐點,椰漿、椰糖調味,味道特別,尤其是娘惹三層糕,美味極了。

我們參觀幾處歷史古蹟,還去新加坡大學、植物園、鳥園、夜間動物園,都是走馬看花,到此一遊。友人本來還安排了造訪晚晴園,緬懷孫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遺跡,並準備帶我去看多家隱藏在城市角落的書店,卻擠壓不出時間。

朋友說,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於是,約著再訪。但是,COVID-19瘟疫來了,全球都盡量暫停旅行。

今年,瘟疫蔓延的夏日,我在潘正鐳的詩裡旅行到新加坡。在他的出生、變遷、記憶、懷念中,看見不同時光的新加坡。

一九七二年,潘正鐳的父親於移民新加坡約二十多年後離世,終其一生未再返回海南老家。他在〈@1972〉悼念父親:「廚火燜煮一家溫飽/來不及等待的明天/父親,惜您/徒然咳嗽一聲/兒的憂傷/深藏母親堅韌的日常中」。

「父親職廚師,母親在英軍家當傭人,放工後,有時會到餐館幫忙。我們尚在求學時,父親離開人世,事出突然,生活重擔,母親一肩扛。」

〈@1955〉一詩揭開他的名字之謎:「春天我來到世間/父親說/天公打雷/添個金/安正/我所屬字輩」。

好像翻讀流動的時間。穿越他的時間瀑布,來到詩人心中:「滿山遍野,螢火閃爍」。

問他為什麼寫詩?「坦白說,我也不太清楚,反正詩無大志,中學時看學校壁報,覺得學長寫的分行好玩,也試著這麼寫,就點點的,斷斷續續寫到了今天。」

回贈他一本去年出版的《1960──時光的線條》。那是聯合報的報時光團隊與尖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書,邀請十六位作家,書寫一九六○年到一九七五年新聞老照片,共十六本。我是一九六○年出生,因此寫的是一九六○年台灣的重要事件。

二○二一年夏日,我寄出一九六○年,寄出我出生那年的時光。

「回憶照人,歲月含光,不讓容顏老去,像山中那花,凋謝迴圈,芬芳有時。它馱著過去,默然地馳向未來」。沉浸在潘正鐳這段文字裡。不知道他看到的山中那花是什麼花?是金鳥赫蕉?

他比我年長五歲。我在台灣澎湖出生,父母親簡樸生活,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上個月,我才寫因茉莉花香想起早逝的母親,讀到潘正鐳書中這句:「當你也開始老時,永遠不老的,是你不曾帶著母親的記憶老去。」我抱著書,淚落了下來。

「疫情此去不知如何,請保重。大家平安!」

太陽經過金鳥赫蕉,雲朵飄過潘正鐳的詩,新加坡的方位浮現。

於是,我徒步,以時光的腳步,前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