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政局在短短幾天之內急轉直下,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進入首都喀布爾,總統甘尼倉皇逃亡。
美國到最後只能撤軍撤僑,對阿富汗人民甚麼也幫不上。台灣的輿論則是一片啟示錄之類的警語,要大家看清美國對待所謂盟友的真面目。
美國對阿富汗的政策非常清楚,如一九七五年時在越南一樣,其所能考慮的唯一因素就是自身利益。川普改變在中亞的決策之後,就準備撤離阿富汗,固然美國在阿富汗投入太多的經費和人力,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改變了他的印太戰略,結盟日澳印全力圍堵中國大陸,俾在阿富汗的泥淖中抽身。
喀布爾的大逃難讓人憶起越戰西貢撤離的最後一幕,美國夾帶著越南高官倉促出走的那一刻,許多越南難民淪為走投無路的海上船民,悲慘的下場持續了好幾年。
有鑒於過去塔利班統治時期的嚴酷法令,如今阿富汗一樣出現大批難民,如同伊拉克、敘利亞戰後一樣所湧現的難民潮,各國又開始頭痛。
這就是美國在全世界捅出的婁子,最後各自去收拾。
民主體制的台灣,社會自由、思想開放,自不同於阿富汗,且台灣的軍隊體制健全,並不全然仰賴美國。不過在整個戰略上親美,與美國印太聯盟結盟,作為印太戰略的前沿或側翼,且為台獨理念全力反中,結果就是更依賴美國。
在解嚴前,兩岸是敵對狀態,對美國猶且有為有守,不全然依賴,但現在似以美國馬首是瞻,越南和阿富汗的結局,確實值得我政府省思。
台灣如果改變戰略,不以反中抗中為目標,而以「親美、友日、和中」的政策,在美中之間採取等距策略,反而可以左右逢源,兩邊都得看你的臉色,美國也擔心兩岸太親近,失去籌碼;大陸更不希望台灣和美國太近,使得台灣有脫離中國的危險。
而台灣可以藉此與大陸合作交流,更可以獲得如《台日漁業協定》的利益,台灣要參與國際活動也順利許多。
這是一種少依賴他國而能夠有較多自主空間的戰略,不但可以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可少受制於人。
今我採取「親美日、反中」政策,固然獲得美國一些蠅頭小利,諸如台美官方互動多一點、軍售多一點,但卻必須花更多的錢買武器。
在最近疫情緊繃期間,美國雖然有捐贈少量的疫苗給台灣,但我購買疫苗並沒有獲得美國太多的助力,以致被民眾批評採購不力。
加上之前政府突然宣布進口美國萊豬,讓國人一頭霧水,為什麼蔡總統竟一反過去主張,突然宣布准萊豬進口,除了一場形式上的雙邊貿易談判會前會,也沒看到台灣得到了甚麼好處。在國際上,台灣也可能擔負更大的風險,擔任的角色就備受國際間質疑。
阿富汗的例子,的確對台灣是一個啟示,那就是,有必要如此依賴一個毫不可靠而又惡名昭彰的朋友嗎?更何況,這個朋友會為了利益翻臉不認人。
台灣不同於阿富汗的是,完全可以走獨立自主的策略,無須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