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35歲到40歲為申辦房貸的主要年齡層,比10年前增加5歲;節節高升的房價影響現今青壯年的人生規畫。圖為台北市建案的看屋人潮。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國人向銀行申辦房貸的平均年齡愈來愈晚,根據最新統計,十年前,三十歲到三十五歲是房貸主要族群,現今平均年齡增加五歲,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為申辦房貸主要年齡層,節節高升的房價影響現今青壯年人生規畫,想買房,可能要等到快四十歲才有能力負擔房貸。
根據最近的國銀住宅貸款統計資料顯示,二○二一年第一季,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國人房貸筆數最高、逼近八千筆,占全體房貸案件的百分之十九;其次為四十歲到四十五歲民眾、筆數約近七千五百筆,占比百分之十八,合計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年齡層的國人房貸申辦件數占全體購屋申辦者的百分之三十七。
以二○一一年第一季資料來看,三十歲到三十五歲是主要房貸族群,房貸筆數占比達百分之二十,三十五歲到四十歲占比百分之十八,三十歲到四十歲購屋者占近四成。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分析,數據突顯兩個現狀,第一,因房價總價變貴,國人正在拉長存錢貸款買房時間,籌頭期款的時間拉長,也延長了購屋年齡;第二,國人愈來愈晚婚,導致購屋需求延後。
年收入百萬
只買得起雙北蛋白區
徐佳馨表示,近期即便年收入達百萬以上,也只能買在桃園、雙北蛋白外圍地區等,例如新北市的林口、三峽、淡水等。年輕人住不起都會區的現象,引發社會注意,學者提出建言,央行應該要再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提高第三戶、第四戶房貸利率,以及控管公設比過高一事,房地合一稅建議應該要整合成為房產稅。
統計資料顯示,因房價高漲,房貸授信平均金額十年成長逾百分之五十七,二○二一年首季已飆升到七百八十六萬到八百一十萬間,反映包括不動產價格上漲,必須背負的房貸也增加。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指出,無論經濟情況是好是壞,房價長期以來均不受影響,上漲趨勢一直未變,但國人所得成長速度追不上房價漲幅,導致現在不少人三十五歲到四十歲才有能力買房,政府雖推出優惠房貸,但實際上卻是推助更多人成為「屋奴」,政府面對高房價問題的態度,是最大關鍵所在。
學者提建言
抑制囤房者貸款成數
張金鶚提出三點建言。第一,政府須讓房價合理化,非自住者要抑制包含貸款成數、貸款利率,拉高囤房成本、交易成本;第二,央行要發揮功用,調升非自住、持有第三屋以上的房貸利率,他認為,高風險原本就要加碼,對國銀也是風險控管。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政府也須重視房屋公設比過高,以及買屋必須購買百萬元以上車位的約定俗成問題。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則建議,政府法律須規定社會住宅提供一定數量,讓買不起房子的人可以排隊申請,假設民眾排隊五年、十年可排到社會住宅,就會拉高租房意願,並且降低購屋意願以及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