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短缺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持續引發民眾的焦慮,進一步影響台灣經濟復甦的進程。
國際貨幣組織(IMF)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隨著變異型病毒Delta疫情的擴大、疫苗施打速度的差異,使得各國經濟復甦的力度出現了明顯差距。IMF表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加快,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則遭到下調。IMF近日將發達國家二○二一年的經濟增長率上調了零點五個百分點,二○二二年調高零點八個百分點。美國二○二一年的經濟增長率比上次預測提高了零點六個百分點,二○二二年提高一點四個百分點,但同屬已開發國家的日本,因疫苗接種率不高等因素,疫情始終居高不下,已連續多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IMF將其二○二一年的經濟成長率調降了零點五個百分點;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二○二一年經濟增長率,則較上次預測低了零點四個百分點,印度更調降了三個百分點。
聯合國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認為快速和大規模的疫苗施打,是經濟能不能恢復動能的關鍵因素;《經濟學人》更提出警告,一定要盡快普及疫苗的接種率,否則疫情反覆再起,很難期望經濟恢復生機。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期二○二一年和二○二二年全球各地的貿易表現將會出現明顯的冷熱差異,其主要的因素就是疫苗接種不均。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地區,貿易生機蓬勃,反之則趨於黯淡。《華盛頓郵報》以「曾是防疫成功故事的台灣,如今卻苦於疫苗不足」,報導台灣防疫急轉直下的過程,令人感嘆。
疫苗接種的普及率關係到經濟活力的強弱,在疫情再起的危機下,先進國家準備為其國民施打第三劑加強針,使得疫苗愈來愈難取得,因此部分國家開始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和手段搶購疫苗,其中,最值得台灣關注的是南韓。
大量採購疫苗的以色列,疫苗已陸續到期,南韓眼明手快,迅速和以色列達成疫苗交換協議,也就是說,以色列先把即將到期的疫苗給南韓,讓南韓人民可以即時施打,到了九月、十月,南韓自購的疫苗運抵時,再把疫苗「還給」以色列;目前以色列已運送了七十萬劑BNT疫苗給南韓。
這真是聰明的辦法,蔡政府也應該考慮仿效,向包括美國等疫苗採購量超大、供應速度超過施打進度的國家,先借調一些疫苗應急。統計美國政府採購的疫苗高達十二億劑,而其總人口為三點三億人,即使每人施打兩劑,也還會剩下好幾億劑的疫苗。美國國內也有專家學者建議,疫苗是有期限的,與其讓大量疫苗放到過期,還不如先周轉給需要的國家;我方應該積極爭取,並做好必要的政府認證、運送倉儲等規畫工作。
南韓政府決定派官員到延後供貨的莫德納疫苗公司表達抗議,要求該公司絕不可發生類似情況,因為疫苗遲到會打亂該國疫苗接種計畫、影響防疫成效。
莫德納和AZ疫苗對台灣也有延遲交貨的問題,應和南韓一樣,強烈表達不滿,要求相關疫苗公司及早供貨;甚至派出總統級的特使團,向各疫苗公司爭取供貨。疫苗供不應求的現象十分嚴重,如果沒有以洪荒之力、使出強烈的手段,恐怕很難搶得到疫苗。
蔡總統領導政府須以全力爭取國際疫苗,保障國人健康安全、俾使經濟及早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