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碧清
在家防疫的這些日子,因為少了非必要的外出以及社交活動,閒暇時間多了。一直以來都是在早出晚歸、馬不停蹄地追著時間跑的腳步中度過晨與昏,趁著防疫在家的日子,放緩緊湊步調,拾回曾經的興趣,享受一下閒情逸致,也是一種美好。
雨後的夜晚,微涼的空氣讓我多愁善感,窗外的夜合花香飄來淡淡的思念。信步走到書架前,目光落在一本散文集上。書內有幾篇是作者寫父親的故事,隨著翻閱聲,文字有如時光機,帶著我回到那些年與先父共享的酸甜苦澀……
小學時有一次,父親要我幫忙挑木炭,因為不想做而心不甘情不願地走慢了幾步,突然小腿肚一陣刺痛,痛得我跳起來三步變成兩步快。父親以這竹修仔的痛,不時地鞭策我往前行,就怕我稍有停頓,就可能錯失機會了。
國一那年冬天,因為下課遲,錯失了回家的唯一班車,只好搭車到另一個地方再轉車,繞了一大圈,好不容易回到村莊時天已深黑。鄉下地方沒有路燈,只能憑記憶中借點微弱天光摸黑回家,當時,只見父親拎著手電筒來接我。那盞燈光,一直陪著我勇敢行走悲歡離合的人生路。
國中畢業聯考失利,家中經濟不允許我任性多想,只能默默地打包行李準備到外地工作。這時候,父親遞了一份招生廣告單給我:「XX高商正在招生,你去試試看。」讓我當場淚下如雨。因為父親給了我這個就學機會,讓我今天尚有能力立足於社會,雖非大富大貴,但至少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擔負起生命的責任。
在證照當道的現今社會,如果當年父親沒有給我再就學的機會,一個國中畢業生能怎麼辦?雖然高中畢業之後,我因一些現實因素未再繼續升學,然而,父親帶著我體驗的酸甜苦澀,卻也是最棒的人生課題。
父後四十餘載,一年深過一年的思念中有無盡的感恩,希望藉著文字來表達父親在世時說不出口的那一句:「謝謝爸爸,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