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推展運動 培育選手 企業贊助 國家責任

 |2021.08.07
5804觀看次
字級

社論

台灣選手在東奧亮眼表現,讓國人在三級疫情籠罩下,得到少許的紓緩,也把染疫的焦慮轉焦於賽事過程和得牌的喜悅中。

在國人關注台灣選手獎牌和獎金同時,也開始討論到底這些國手是靠自己之力掙得獎牌?還是以國家之力方有此佳績?

政府相關部門表示,今年體育署預算高達一百三十多億,針對奧運黃金選手計畫,也每年編列三億元,從選手的飲食、訓練、治療等,都有專屬專業團隊全程照顧,有最好的器材、專屬教練、物理治療師、訓練師、培訓員等。

但就一年三億元來算,此次近七十多位參賽選手,平均起來一位選手的相關經費每年也不超過五百萬,若把其它人事和器材花費扣除掉,可能真正用於選手身上只有一、兩百萬,這樣的經費如何去支應選手參與國際賽事和平時培訓之所需,實令人質疑。

台灣運動經紀制度不普及,選手多靠著家人和教練去尋求企業和各方贊助,方能夠支應各項賽事和本身訓練的支出。此次有得牌的桌球、羽球和舉重等主要單項,都是靠一些企業贊助,方讓選手無後顧之憂,拚出好成績。

有幾家公股金控公司更是直接將這些國手編制為正式員工,不僅提供生活費,更讓他們全心全力於訓練和賽事,同時也提供他們在退役後可以成為公司的一般員工或是擔任運動教練與訓練員,這對奧運國手而言是一大生活保障。

台灣體育選手的運動生涯並不長,通常在三十歲左右就要退出體壇,在此之前,其全部生命都奉獻於體育專業上,並沒有其它專業能力,若從運動賽場下台後,幸運者可以依其體育專長謀生,不幸者則淪為一般勞工,在與體育不相干的職場中討生活。

台灣官方的體育經費,完全靠體育署固定經費來支應,但這些經費是全國大小體育運動都得兼顧到,分一分實無多少經費可專注於參加重要國際賽事的選手上,儘管有每年三億的奧運黃金選手計畫,但分到單項或每一選手身上的相當不足。

從此次東奧多項奪牌的選手來看,大部分獲得官股金控贊助,方有此佳績,因此,政府應該在一般體育署的固定年度預算外,對於這些重點體育單項和選手,應該鼓勵國營企業或占有大部分官股的企業,就其獲利盈餘提撥經費補助給各單項運動選手,特別是那些每年盈餘多達百億的國營企業,只要編列百分之一的經費給這些單項運動,無論是舉辦國內外賽事或是支助選手,都綽綽有餘。

我國可以在國際賽事中奪牌的單項運動也不過十幾項,只要有二、三十個企業來認領這些單項運動,每一單項只要一億元經費,則無論從基層體育訓練到國手資助,都可以得到全面性發展,同時企業本身也會造成良好形象,既善盡企業責任,也共創雙贏局面。

事在人為,要讓台灣體育運動選手在國際發光發熱,除了靠選手自身努力之外,更要全方面的經費籌措和規畫,讓這些運動選手可以得到充分奧援去爭取台灣的榮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