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然
台語的磅米芳、蹦米香,國語叫爆米花。
童年時,憨厚老實的米芳伯,總會用力敲著銅管仔(牛奶罐),再拉開嗓門大喊:「磅米芳、磅米芳……緊來磅米芳喔!」這誘人的聲音飄散在村子裡,孩子們立刻拔腿衝回家,纏著阿公阿嬤嚷嚷著要去排隊磅米芳。
物質匱乏年代,磅米芳這樣的零食是奢侈的想望,眼看較有錢的鄰居小孩,捧著裝滿白米的銅管仔,臉上充滿笑容,總是既感羨慕又忌妒。
只見米芳伯吃力地拉著犁阿卡三輪車,後面緊跟著一群嘴饞的小朋友,等站定位卸下工具後,他會拿出裝米用的銅管仔,要孩子們回家裝米來磅。要磅米芳,就得用米芳伯提供的有編號的銅管仔,因為怕每個家庭的容器規格不一;除此之外,只需提供白米及一點工資給米芳伯就行,他會負責供給麥芽糖與勞力。
小朋友手腳俐落,攤車前很快就放了一長排裝有白米的銅管仔,如此亦可免去排隊之苦,只需記住自家的編號即可。
記得有一回,鄰居五歲的阿福開心捧著裝滿米的銅管仔,興沖沖直奔攤車,卻不慎踢到石頭絆倒,白米撒了一地,當場號啕大哭;不是因為皮肉痛,而是沒米可磅米芳,又怕挨罵。
磅米芳的攤車旁,總是吸引了一堆好奇圍觀、但又很怕「繃」一聲巨響的小朋友;而經濟較差的孩子,只是在攤車旁聽、看、聞,即使沒得吃也很滿足。
只是磅米芳的過程有季節性,早期都是露天操作,春天多雨、夏天酷熱,米芳伯都不會出現。他就像游牧民族,四處做生意,何時會出現在村子?沒人知,但只要他一出現必造成轟動。
雖是個老話題,然而回憶兒時,能嘗上一口香酥脆甜的磅米芳,是何等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