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子單薄,腳下蹬著三寸高跟鞋,還吃力的扛著一台大電腦,鄭姵萱走路的姿態卻依然款款生姿!這就是渾身洋灑著濃濃東洋風情的日本舞老師從出生到現在秉持的嚴謹家訓,衣著一定要正式、整齊,舉止一定要得體,即使只是下班後朋友間的悠閒小聚,該固守的禮儀,一絲也不能馬虎。
原來不是日本人
好幾次,她脫下和服後開口講國語,惹得許多人大吃一驚:「原來妳不是日本人哦!」
家訓來自於氣質優雅如日本王妃美智子、個性堅毅如佐賀的超級阿媽的阿媽。五歲時,鄭姵萱母親因病過世,童稚的心靈未因此感到孤寂,因為受日本教育的阿媽立即接手身兼媽媽和阿媽兩個角色:「我好愛,好愛阿媽!」她嬌甜的倚在滿是銀髮的老人家的懷裡,因為眼前人多,阿媽的臉,一下子刷紅了。
受日本教育的阿媽一方面把滿滿的愛無一絲保留的付出給外孫女,一方面又做最嚴格的淑女養成訓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使穿著一般小女孩的大花裙,也彷彿像和服一般,走路要慢慢的,緩緩的,」鄭姵萱說,如此的成長環境下,造就了極高的自我要求,她指指桌上的電腦說,一個舞蹈老師還要親自剪接、配樂、做後製,可以想像教學的吃重,但她欣然前往。
以慈善之心站在第一線
在推廣日本舞這個使命上,聯考時一定要報考日文系的她以做慈善之心站在第一線:「台灣教日本舞的老師不是沒有,但多數都沒去過日本,受過正統的訓練,」她不認為穿了和服、跟著東洋音樂舞動身姿就叫跳日本舞,許多人誇張的跳成民族舞蹈:「事實上,日本舞分有許多流派,即使我已經去京都認真的學了兩年,要學的知識還很多。」也因此,鄭姵萱要求自己把事做到最完美,改變台灣習舞人對日本舞的刻板看法。
在京都習舞的那兩年,這位來自台灣的扶桑花女孩,跟著老師一天苦練八小時,日夜投入,拼得連美麗的京都長什麼樣子都還很模糊,因為根本沒時間出去玩。「對京都的許多認識倒是聽阿媽講來的。」
舞風典雅品味脫俗
得過京華日本文化學苑教師、日本舞踊若柳流宗家古典舞踊及新舞踊師範、澳洲雪梨日本文化中心日本舞踊藤間流入門習舞、京都和服顧問協會雙執照講師、全日本和服教授會會員、日本茶道裏千家,日本花道小原流等資歷肯定的鄭姵萱說,若柳流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將古典舞踊融入現代歌曲中,舞風典雅,手勢及肢體精緻細膩,舞姿品味脫俗,深具內涵。
當她穿著和服款擺時,叫她「林志玲」的聲音傳來,這時,她知道,迴響已在不遠之處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