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蔡政府長期電源計畫,雖然「增氣減煤」如火如荼進行,但無論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或興建於基隆協和電廠旁的四接及台中港擴建的五接皆遇環評挑戰,恐出現「有廠無氣」的發電難題。
據經濟部最新發布「全國電力供需報告」,從2021至2027年共有14座燃氣機組將陸續上線,增加1577萬瓩新增裝置容量。但位於高雄及台中的第一、第二天然氣接收站已經接近滿載,因此經濟部規畫位於桃園觀塘的中油三接、基隆協和電廠旁的台電四接及台中港擴建的台電五接,分別支應大潭電廠、協和電廠、苗栗通宵及台中電廠等燃煤機組。
然而,三接因為藻礁環境爭議,今年5月確定公投成案,經濟部因而提出外推方案,讓原計畫工期再延後兩年半,盼在12月公投時爭取民眾及環保團體支持。
其餘天然氣接收站進展也不順利,四接7月進入環評初審會議,會中環保團體認為,即使台電將填海造陸面積由原規畫29.25公頃,縮減至18.6公頃,但仍恐影響當地海域生態;五接雖以台中港擴建為基礎,環評也遇到外廓防波堤堤型恐影響白海豚南北迴游路徑,而被要求修正。
台電表示,若四接、五接期程受阻或無法興建,將無法確保台中電廠、通霄二期及協和電廠的穩定氣源,影響約850萬瓩。針對外界意見,台電已大幅度縮小四接填海面積,且參考國外案例規畫生態堤設計,進行海龜監控,並會參考核三廠經驗,委由專家進行珊瑚移植試驗;五接則還在與港務公司討論因應措施。
至於政府寄予厚望的離岸風電,經濟部能源局近期雖公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規畫申請作業要點」,將第3階段區塊開發比賽擂台架好,但台灣周邊海域幾乎被劃設為不得興建風機的「紅燈區」,如去年底北方3島全數遭漁業署排除,其他風速佳及區塊完整的風場所剩無幾,僅剩新竹、苗栗外海的廊帶,彰化南北航道以西海域、以及嘉義及雲林外海。
部分業者坦言,先前已送環評公告,確實有因此受影響而須增加修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