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在ISSUU平台典藏兩百本《微閱讀》電子書,免費開放給讀者閱讀。圖/人間福報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改變民眾生活模式,加速數位學習與閱讀的發展,《人間福報》在時代洪流中,也加快數位化轉型腳步,線上推出兩百本《微閱讀》電子書,將優質的報紙精華,結合雜誌編排、現代科技,圖文並茂濃縮成一本本輕巧的短篇電子書,免費開放大眾閱讀。《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表示:「我們不希望把報紙局限在紙本,而是要與時俱進,運用不同科技推動閱讀,傳播優質的內容。」
根據國家圖書館上半年公布「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台灣去年新書出版量降到三萬五千種,跌至二十年新低,從出版到銷售都面臨衰退困境,不過電子書卻受惠疫情,在鼓勵居家閱讀下,一枝獨秀,閱讀與銷售同步成長。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說,民眾的閱讀偏好與方式正在改變中,紙本書漸趨式微,電子書迅速發展,去年電子書出版較前年成長二成八,全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的借閱也大幅成長約四成二,「面對疫情,各行各業不得不快速轉型因應,圖書館也是如此,尤其在今年三級警戒的兩個多月中,民眾較不願碰觸公共場所的閱讀資源,電子書的推廣與圖書館數位資源的建置,變得格外重要。」
超越時空 讓閱讀更方便
她指出,電子書輕薄短小、容易攜帶,手中載具就像藏了一座小型書櫃,因此在疫情來襲前,就受到讀者青睞,有些電子書還可做到旁徵博引,點選書中詞彙就能連結查詢;也有兒童電子書已能播放動畫、音樂,展現媒體整合,「不只買書,借書也方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線上借閱圖書館電子書,這些都是紙本所沒有的功能,也是電子書的優勢。」
妙熙法師分享,正因觀察到願意讀紙本的人愈來愈少,《人間福報》自二○一七年開始在ISSUU平台經營《微閱讀》電子書,取材自《人間福報》包羅萬象的優質內容,配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透過數位化呈現,「我們將《微閱讀》製作得簡短輕巧,為讀者提綱挈領,濃縮精華,因此在編輯上更是琢磨用心,並以線上翻閱模式,保留紙本閱讀樂趣,目的就是希望持續深耕、推廣閱讀,讓民眾在休息、通勤片刻,也能以輕鬆方式,吸收一本書的思想精華,讓閱讀更加平易近人。」
多元議題 生活連結度高
《人間福報》在ISSUU電子書中已典藏兩百本圖書,等於是座豐富的智慧書庫。「我覺得很棒!」曾淑賢盛讚,《微閱讀》並非教條式的長篇大論,而是輕巧短篇,適合忙碌的現代人閱讀,內容涵蓋星雲說喻、生態保育、養生保健、食譜、人文歷史、修生養性等,相當豐富多元,內容和生活連結度高,很像知識小百科。
妙熙法師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微閱讀》閱覽人數不斷提高,「許多人因為疫情壓力,感到焦慮不安、恐慌無助,我們希望透過一本本《微閱讀》,為讀者心靈挹注更多正能量,陪伴大家一同走過這段時光。」《微閱讀》開放讀者免費閱讀,盼達知識共享,現在正值暑假期間,歡迎師生、親子造訪點閱,網址如下:https://issuu.com/merit-times/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