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果遇到像今年一樣久旱不雨的狀況,農作物沒辦法順利成長,部落就會舉行祈雨祭,我們稱為米撒歐剌(misa’orad),有的地方又會稱為巴歐剌(pa’orad)。」
圖/Max
文/林和君
「以前如果遇到像今年一樣久旱不雨的狀況,農作物沒辦法順利成長,部落就會舉行祈雨祭,我們稱為米撒歐剌(misa’orad),有的地方又會稱為巴歐剌(pa’orad)。」
「舉行米撒歐剌或是巴歐剌時,我們全部落的婦女會在祭司的帶領下,帶著砍下來的月桃葉,前往溪流邊,唱著祈雨的歌舞,然後用月桃葉拍打溪流的水面祈雨。」
「當時老人家說,在米撒歐剌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丈夫已經死掉的寡婦。如果祈雨時有寡婦在,比較容易成功祈求雨水落下。在祈雨時,會讓寡婦在河邊互相潑水,並且讓她們不斷呼喊死去丈夫的名字;在天上的丈夫如果聽見太太的歌聲,就會難過地掉下眼淚,天空也就會開始下雨了。」
「失去丈夫是很可憐的事,就像失去雨水滋潤的乾旱土地。在祈雨時讓寡婦們參與,其實也可以讓她們抒發心裡累積的悲傷,互相吐訴;同時讓她們知道,部落會照顧她們、也需要她們。」
「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耶……」昂蓋似懂非懂地皺著眉頭。
「有的地方呢,則會帶著香蕉葉一起到溪邊去,讓參加的婦女對著香蕉葉潑水。老人家說,這是因為香蕉樹本身可以儲蓄很多水分,所以透過這種方式祈求下雨,同時也是告訴大家,在山上千萬不能砍除香蕉樹,才能保存山上的蓄水量。」
「這個我知道!老師說,這個叫做水土保持。不要過度砍伐山上的樹木,下雨時,樹木才能留住水分!」昂蓋意會過來,很高興的說。
「還有的地方呢,不是到河邊祈雨,而是會到水源地舉行祈雨儀式1。依娜聽過,其他的族群在祈雨時,會收集大冠鷲跟鳥類的羽毛祭拜。因為他們曾經看過,當大冠鷲在天空盤旋時,兩、三天後就會下雨,所以先人認為大冠鷲擁有降雨能力2。」
「咦?為什麼大冠鷲會跟下雨有關係啊?」昂蓋又聽不太懂了。
「昂蓋,你要記得,我們很多祭典所具備的知識,一種是來自很久以前,祖先從自然觀察中找到的答案和經驗,當時還沒有所謂的科學知識,所以我們就從自然界中去尋找答案;再來,我們很多祭典,其實重點都在人的身上。」
「舉行祭典儀式,除了和神靈、自然溝通外,更重要的是安慰我們的族人。像米撒歐剌讓失去丈夫的太太來參加,不只是為了提高祈雨的成功機率,也是安慰她們,讓她們抒發自己的苦悶。她們和大家在一起,可以知道大家仍然關心她們,也需要她們融入。」
「所以,依娜想說的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也要記得關心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才能完全解決問題,對不對?」
昂蓋抬起頭看著吉菏媽媽,而吉菏媽媽正溫柔地對著昂蓋微笑,很滿意昂蓋自己找到的答案。
(完)
註:
1 例如,花蓮縣豐濱鄉的海邊有一個稱為「月洞」的地方,阿美族語稱為得鳳諾福剌(Tefon no folad),意思是「月亮的井」。洞內有泉水湧出,是當地阿美族取用泉水的重要水源地,鄰近的港口部落在此舉行祈雨祭。
2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舊名為加蚋埔,當地的馬卡道族便以大冠鷲和各種鳥類的羽毛編織成像扇子一樣的法器,稱為「雨王」,並祭祀雨王來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