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北汐止的福隆便當店,推動愛心待用餐8年多,老闆簡小姐說,以往每月領餐人數約600至650人次,三級警戒後,6月領餐人次暴增到近2000人次,足足是過去的3倍多,甚至有很多在地國中小老師主動找她,希望店家能讓清寒學生領餐。
簡小姐還說,過去來領待用餐的以年紀大的長者居多,疫情期間很多青壯年來領餐,推測可能因疫情失業。她提到,有個年輕人2、3天就會騎機車載著年邁的母親來領便當,一次領兩個,因為他的母親行動不便,年輕人會用束腹帶幫媽媽固定在機車上,「看了很扎心」。
簡小姐說,因疫情宣布停課後,汐止國中、汐止國小的老師有主動打電話來請求協助,希望店家可讓學校的清寒學生到店裡取便當。因為這些孩子本來在學校有營養午餐可以吃,但因停課了,在家裡沒飯吃。
但因領取人數爆量,以前每月捐款大約2萬多,一個月支出3萬多,但光是6月就支出9萬多,剩餘的就是自己貼錢。簡小姐低調地說:「可以幫助人家,就多多少少。」也有很多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捐贈愛心待用餐和白米物資。
失業爸帶2瘦兒
領取待用麵
另外,承天府環島慈善會理事長、在新北板橋開了一間待用麵店的顏維勳也提到,疫情期間到店裡領待用麵的人變多了,「一天平常20份來說,多約4至12份」。
顏維勳說,曾有一名父親,某天中午撥了2通電話詢問是否還可領待用麵?到晚上才帶著2個瘦弱小孩前來,還一直說「不好意思」,因為自己能餓,小孩餓不得。
顏維勳了解後才知道,原來這先生因腰椎開刀無法工作後,先前在台北市橋下賣烤香腸,照顧3個小孩及懷孕的老婆,現在擔心染疫不敢去賣,頓失經濟來源,最近全家都只有靠泡麵、罐頭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