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陳聖綸 |2021.07.14
3907觀看次
字級

整理/陳聖綸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前技士蔡乙榮,是野鳥界著名的「猛禽達人」,31年來,每年「墾丁琅嶠鷹季」都能見到他在社頂公園凌霄亭解說的畫面。公職退休後的他,透過當鷹訊網站版主、演講等,傳達環境生態的重要,樂當過境嬌客的永遠義工。他說: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是堅持幾十年,可以累積很大的能量,改變一些事,相信這是生命最重要的價值。」



02

國內知名服裝設計師林國基,曾把〈清明上河圖〉融入服裝設計,在歐美秀場驚豔外國人,也曾代表台灣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開幕。但其實他的父母務農,家裡經濟狀況差;他為了賺取學服裝設計的學費,做過養豬、修車黑手等,堅持追夢的他說:

「人活著,就該給自己機會冒險。試了,不一定成功,但不試,人生就是一盤死棋。」



03

38歲油漆工作者陳協建,在學生時期結合美術實力,成為油漆國手出國比賽。目前他擔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油漆裝潢職類講師,致力培養更多油漆職人。他向想學油漆的學生說:

「你要努力熬過前3年。這3年非僅為了流汗學藝,更是琢磨社會生存之道、經營個人品牌、學習為創作而堅持的關鍵時期。」



04

將來銀行執行副總經理梅驊,擁有「非典型」職涯,不僅換過15份工作,10年前還從科技業轉戰金融業。工作「穩定性」不是他考慮的主要選項,因為產業與世界的變遷太快,規畫太遠反而容易被世代變換擊敗。他給在職場上的年輕人建議:

「你必須努力去找值得效法的前輩,然後成為做事專業,工作態度、品格上都值得學習的人。」



05

非營利組織「1095,文史工作室」創辦人官安妮,為了消除台灣人對東南亞移工的偏見,利用文化導覽、教東南亞語言等,分享移工生命經歷。除了修正多數人偏頗的國際觀,對這群新住民更加包容、理解。她提醒離鄉工作的年輕人:

「去看見自己與台灣的連結,繼續關心家鄉,也期許對未來迷惘的年輕人,選擇有興趣的路,勇敢走一遭。」



06

國內「動態設計師」陳柏尹,光是大學就念了2所學校,連碩士學位也中途放棄。但他憑著動態設計專長,曾替Disney、Pinkoi等企業設計形象動態,更創建線上學習平台「Motioner二棲知學」,成為影像教育家。他鼓勵想學習動態設計的年輕人:

「不斷的學習,永遠不要停下來,這個圈子變動的速度非常快,不要只做了教學的範例就高估自己的能力。」



07

電商平台PChome董事長詹宏志,不僅是商界領袖,在文壇也享負盛名,是許多人眼中富有創意的人才。幾十年來,他一談到閱讀、旅行與生活,依然保有赤子之心。認為年輕人應該大膽表現創意的詹宏志說:

「平常不敢透露面貌與真正來歷的人,我想鼓勵你站出來大膽說出你與世界不同之處,所有你覺得世界都錯了的那些見解,是很值得說出來的,因為那對我們大家都有幫助。」



08

日本當代藝術家塩田千春投入藝術創作25年,生涯舉辦超過300場展覽,2019年在日本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在100多天內,更創下逾66萬人次造訪的紀錄;其作品橫跨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將時間都奉獻給藝術創作的她說:

「當代藝術最好的一點就是:它沒有一個正確答案。如果你能從我這裡找到心中的共鳴,就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