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紅白荷花〉
紙本水墨設色
109×54cm
(佛光山典藏)
圖/國立歷史博物館、佛光山提供
文/國立歷史博物館、佛光山提供
十九世紀中期興起的金石書風,後亦擴及繪畫。金石花鳥畫風古拙蒼厚,化俗為雅,風靡一時,也為當時的日本人所喜愛,具有跨國界的吸引力,畫作風格更影響及活動於上海的後輩。政府遷台後,諸多畫家文人陸續抵台,使台灣藝壇注入活血,對後來台灣藝術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金石畫派一脈,雖汲取並融和前人諸家的豪放跌宕,筆鋒瀟灑,粗曠之氣,但也受到海派諸多文人繪畫影響,筆法靈活,粗放兼具細緻,畫意清雅,情趣橫生,展現近代書畫的新風格。最早由吳熙載開先河,後則有吳昌碩為大家,將北碑用筆、篆刻的刀勢,融入繪畫之中,成為民初畫壇最具代表的流派之一。
吳昌碩作畫的理念是「畫氣不畫形」,畫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 設色大膽,別開生面,用色混而不髒,豔而不俗,自有一種古樸的美。作品重整體崇尚氣勢,主張「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