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人手一機,電動遊戲層出不窮,我的童年遊戲都是就地取材,像是挖洞打彈珠、拔葉子當手拉車、編橡皮筋跳繩,而利用身體的遊戲就更多了,一二三木頭人、捉迷藏、紅綠燈、大風吹……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跳背」。圖/郎英
文/郎英
小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人手一機,電動遊戲層出不窮,我的童年遊戲都是就地取材,像是挖洞打彈珠、拔葉子當手拉車、編橡皮筋跳繩,而利用身體的遊戲就更多了,一二三木頭人、捉迷藏、紅綠燈、大風吹……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跳背」。
猜拳輸的人彎下腰,其他人輪流用雙手按住其背,雙腳張開跳躍過去。前面的小助跑很重要,按壓的部位和力道也要恰如其分,不然就會摔個四腳朝天。我從小手長腳長,過關易如反掌,反倒是當「鬼」時,經常讓一干人等東倒西歪,甚是有趣。
那日途經一處綠地,巧遇跳背裝置藝術,勾起童年甜蜜回憶。懷舊遊戲雖簡單,沒有五光十色的刺激,卻有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