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之道】 時時感恩,淨土不遠

文/聖嚴法師 |2021.06.13
1678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6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圖/法鼓文化出版

文/聖嚴法師

新世紀的到來,我們要準備迎接在密集的空間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在密集的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會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互相摩擦的機會增加,另一種是人際疏遠的可能性提高。摩擦的原因是空間太小、彼此的利害相衝突,就像小雞籠裡裝了許多隻雞,為了爭取空間,就會你啄我,我啄你;疏遠是因為人太多了,而每個人的心中又都太忙了,沒有多餘的力氣去關心別人,以至於左鄰右舍不相識,乃至於親子間的關係淡漠,相互不知彼此的生活狀況。換句話說,這種人際關係的轉變,我們必須要有如何因應的心理準備。

過去,報紙曾刊載有位老人家過世了兩個多月,都沒有人發現。他的兒女們都在美國,事隔數月知道後,所關心的竟是老人留下了多少財產,卻對其後事置之不理。另外一個例子,是農禪寺的一位信眾的朋友父親過世,我們這位信眾很熱心,於是商請農禪寺其他的蓮友一同助念,而且建議他這位朋友用佛化的儀式。結果他朋友的兄弟說:「且慢,喪葬儀式不用急,老人家生前未交代財產如何分配,我們先將財產分配好了之後,再來談喪葬的事。」

三法對治不良關係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你爭我奪、親情疏離的情形,即使是親兄弟姐妹亦不例外,這是非常不幸的事。以前的農村社會因為兄弟姐妹大多住在一起,這種情形較少見,但是現在的社會,兄弟姐妹長大後就各奔前程,甚至於幾十年難得見一次面,彼此之間缺乏感情的維繫,當然會為了遺產互相爭鬥不休。這種情形到了二十一世紀會更嚴重,這必須以佛法中「布施」、「感恩」、「慚愧」的方法來對治。

「布施」是將自己所有的奉獻給他人,他人所有的不要去爭奪;「感恩」是對於任何人、任何事要心存感謝。有感恩的心自然會對社會及長輩、祖先回饋報恩,即使沒有得到父母或他人的恩惠,也要感謝環境的人、事,使我們在逆境之中成長。如果能以感恩的心對待所有的人、事,人際關係就不至於有摩擦、疏遠的現象發生。

曾經有一位文化工作者被人告到法院,進了監獄。坐牢時,他的太太就把我所寫的書送給他看,刑滿出獄後,他到農禪寺來請我為他說皈依。他當時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我非常感謝某某人讓我坐牢,如果不是他陷害我,讓我坐牢,我大概不會這麼快願意看佛書。看了佛書之後,我的人生觀、我的心境完全改變了。雖然那個人至今仍視我為仇人,我內心還是很感謝他。」

他還說,佛法使他不平衡的心平衡了,仇恨的心、報復的心變成感恩的心。如果我們大家在任何情況下,對我們的恩人或仇人都像這位居士一樣,存有感恩的心,我們這個世界不會是淨土嗎?

(摘自《人間淨土:理論與實踐》,法鼓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